第30章
凯瑟琳睁开眼,双眼直直地盯着天花板上悬挂的黄铜灯架,发了好一会呆。
她侧过头,透过卧室的玻璃窗看了看外面还是灰蒙蒙的天色,在床上翻了个身,侧身背对着窗户,想要闭上眼睛再睡一会。
不过几分钟后,她合上的眼皮又睁开了,亢奋的大脑里塞满了今天的行程。
凯瑟琳辗转反侧,在床上赖了片刻发现实在睡不着后,干脆爬起来。等她穿戴洗漱完毕下楼时,看见加德纳夫妇已经坐在客厅了。
“基蒂,你起得真早。”加德纳先生道。
凯瑟琳不好意思地说:“我好像太激动了。”
“这很正常,我要是你我也激动,”加德纳太太善意地笑,“毕竟今天是个大日子。”
凯瑟琳、简跟着加德纳夫妇到伦敦已经过去了一周的时间。这对善解人意的夫妇考虑到凯瑟琳迫不及待的心情,在他们回伦敦的第二天,便带着她们一同去看了房子。
由于凯瑟琳的预算摆在那里,要求又高,可供挑选的范围很小,最后定的三座房屋都是公寓,算不上高档的住宅,地段也和梅费尔、圣琼斯伍德等地完全不可比拟。但较之杂乱、危险的东伦敦来说,又都是治安较好、生活便利的选择。
加德纳太太最喜欢在斯皮塔菲尔德的那一套房子,这个街区自1743年法国胡格诺派教徒被宗教迫害逃离至此之后,便聚集了越来越多的移民。
法兰西人凭借优秀的商业头脑和卓越的时尚品味,以服饰特别是丝绸当卖点的生意为起点,很快在伦敦站稳了脚步。凯瑟琳第二喜欢的那条墨绿色丝绸长裙,据梅丽顿米兰店的老板所述,便是斯皮塔菲尔德出品。②
斯皮塔菲尔德的建筑融合了多国风情,传统哥特式的华丽与文艺复兴式的清新巧妙搭建,本是为了方便来往商人观看织品的巨大窗户的独特设计,为街道增添了新的风采,让整个街区都透着一股股欣欣向荣的明亮。
加德纳夫妇选的房子在一间服装店的楼上,整套公寓带上客厅一共有四间房,长廊很短,二层有一个小阁楼,小阁楼的房顶上有一处不算小的天窗。
凯瑟琳看到这个格局的第一眼便有些喜欢,心里不由开始想象,幻想着她结束了辛苦的一天后,洗过澡,换过衣服,懒懒地躺在床面松软的寝具上,看着遥远的星辰经过漫长的旅途,穿过此窗,将耀眼的星光洒满了床。
从斯皮塔菲尔德出来,加德纳夫妇又带着她们去了里奇蒙德,想要看之前的房子。不过遗憾的是,房屋的邻居告诉他们,那套房子因为主人急于离开英格兰,已在三天前以远低于市价的价格被卖出。
凯瑟琳他们只好离开,又坐着马车前往卡姆登。
“那套房子最不好了,我之前便不喜欢,房间小还贵,不看正合适。”加德纳太太言之凿凿。
凯瑟琳被舅妈的强行安慰逗得非常想笑,也不提他们去之前她明明说过“客厅的窗户特别大,我估
计你会喜欢”那样的话,笑着道:“我也觉得,舅妈。”
加德纳太太对着她眨了眨眼睛,马车里的人全都笑了出来。
马车在卡姆登区西侧的一栋四层住宅门下停下,凯瑟琳在来的路上,发现沿途热闹非凡,路人很多。
“这一片很热闹,但这种热闹和我们家那边又很不同。”加德纳太太道。
凯瑟琳请求着舅舅舅妈带她们在附近转了转,满怀新奇地走走停停,逛了半天,才领会出舅妈说的“不同”到底区别在哪里。
恩典堂街位于伦敦东南部,是伦敦最主要的销售草料、奶酪等农产品的市场,来往的都是较为贫苦的本地居民或者驾着马车往贵族家中购买货物的仆人,那些高高在上的老爷们绝对不会出现在此处。③
但卡姆登附近则不同,如果说恩典堂街是聚集了商人和购买者的市场,那卡姆登附近就是文青的世界。
凯瑟琳顺着公寓前的马路往西走,约十分钟后走进了一条与卡姆登接连的南北向街道上面。
这条街道两侧全是商店,来来往往的人络绎不绝,罗曼式建筑高高低低,颜色各异,凯瑟琳看见商店都开了门,进去后惊讶地发现基本上都是书店,间或有几家咖啡馆。
凯瑟琳还不知道,她此时所在的正是后世著名的“查林十字街”,这条街道以查林火车站而命名,但真正令他闻名于世界的,是街上独特的文化气息和从中孕育出的以此街道为背景的文学作品。
如今的这里当然还没有发展至后来的规模,但书店一条街的文学气氛却已形成。几十年前,由于印刷技术落后,纸价昂贵,书还是贵族特享的奢侈品,但这几年因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印刷业的实力大大增强,书已经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许多家庭必不可缺的工具和消遣品。
凯瑟琳在附近的小集市和书店流连忘返,直到加德纳舅妈提醒她还要看房,她才不舍得走了出来。
从书店走出时,尽管凯瑟琳还没看这处的公寓,但她心中已经定了主意:只要这间公寓不是太糟糕,那这里便是她以后的归宿。
卡姆登的公寓确实比不上斯皮塔菲尔德。
它面积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