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四阿哥和五阿哥心里怎么的不情愿, 就像太皇太后经常说的那样,胳膊拧不过大腿儿,小哥俩只能含着两眼热泪乖乖的去休息。
第二天上午, 武英殿就给他们送来了, 外面学院的学子会用到的所有教材, 有一尺高那么的一摞书本。
四阿哥和五阿哥各自捧着自己手里的这本, 比无逸斋的地砖还厚的《大清律》, 都是一脸的菜色。
下午的时候,小哥俩再看到容貌神情和《大清律》的封面一样, 严肃刻板的律法老师黄百家先生,真的是悲愤的要哭出来。
黄百家先生,字主一,号不失, 乃是黄宗羲老先生那位“能传父学”的小儿子。原来的历史书上记载他“幼承庭训,博览群籍,研习天文、历法、数学。晚年曾和万斯同先生赴京入馆, 以所学撰《天文志》、《历志》数种。”
在这个华夏历史上, 因为四年前修订《大清律》的那场轰动天下的巨大风波, 黄百家先生比曾经的历史上早了几年动身进京。
当年, 他和“代父进京”的王颁先生, 一路照顾着父亲黄宗羲先生和顾炎武先生, 在康熙皇帝派去的侍卫们的保护下,安全的到达京城后,就一起参与了《大清律》的修订。
历经几次磨难的新版《大清律》修订好了以后, 其父黄宗羲先生和顾炎武先生就启程返回老家,他就和王颁先生,随着其他的师兄弟们一起,都留在京城的新办学院里面,以国子监生的身份任教讲学。
而胤礽此次,之所以让黄百家先生来担任四阿哥和五阿哥的《大清律》老师,除了考虑黄百家先生的经学造诣深厚,以及亲自参与修订《大清律》,对《大清律》非常熟悉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黄百家先生非常的精通古华夏功夫。
黄百家先生自幼跟随击斗之术特别高明的父亲黄宗羲先生学习外家功夫,根基很是牢实。后来还拜师鄞县有名的内家拳师王来咸先生,继承王来咸先生的真传,精通内家拳,尤其点穴一道。
为此,他还写了《内家拳法》一书,详细介绍王来咸先生的拳法之精妙。
而且,他还是梅文鼎先生的学生,跟着梅文鼎先生学习过算法的推步法,小有所成。据此又写了一本《勾股矩测解原》。
综合考虑,胤礽就没有同意康熙皇帝提议的人选,坚持让黄百家先生来教授四阿哥和五阿哥《大清律》,《明夷待访录》以及《内家拳法》。
《明夷待访录》是由黄宗羲先生所著,是古华夏的第一本系统性地提出,需要对君主的至尊权利进行限制的民主启蒙思想书籍。
“明夷”,即《周易》中的明夷卦,其“彖辞”为:“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也就是说,写下这本书的时候,一心想要结束华夏大地,“一乱一治循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两种宿命因果的黄宗羲先生认为,他目前所处的乃是一个“夷之初旦,明而未融”的时刻,他所要做的,就是要为华夏民族开启和传承下这个希望的火种。
他期望这个民权思想的火种,终有一天会照破这两千年来,华夏民族的漆黑长夜的时候,让华夏大地不再有外忧和内乱。而他,就是华夏民族的“守夜人”。
由于他所处的“反清”环境和满清朝廷一直以来对江南文人的打压,这本书黄宗羲先生根本就不敢刻印出版,只在少数几个至交好友之间秘密的进行口耳相传。
所以,当黄宗羲先生到了京城,从嫡传弟子万斯同的口中得知,皇上和太子殿下都知道这本书,还要把他当做新学院的一本教材的时候,简直是震惊的无以复加。
古华夏民国时期,维新派的“兴民权”,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五四”时期的“民主与科学”,无不受到黄宗羲先生的这本《明夷待访录》的影响。
当然,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他本身自小受到儒家“君权”思想影响的狭隘性,黄宗羲先生在这本书里面,没有做出具体的类似于“三权分立”的学说。
而且,考虑到当前社会的现实情况,和康熙皇帝的反应,在大量印刻作为教材之前,黄宗羲先生还和顾炎武先生一起,领着他们的学生们,在返回老家之前,还把王夫之,顾炎武,和他自己的一共九本要被当做教材的书籍,都重新的做了一番不小的修订和改动。
可是尽管如此,这还是一本属于华夏民族自己的,非常宝贵难得的,宣传资本主义民权法治的一本好书。
胤礽也认同,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下,能够把这本书作为教材已经是顶着自家皇阿玛的最底线了,所以他也就任其修改,暂时更是没敢提什么“三权分立”的事儿,只是把这些书籍的“原本”,自己都给留好一套而已。
在原来的历史上,后人研究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的时候,都认为这本《明夷待访录》在中国的地位,相当于卢骚的《民约论》或着洛克的《政府论》,类似于中国的《人权宣言》一样。
因为它使中国人完全以一个全新的眼光,来看待华夏这一千多年来的君权制度。
而《内家拳法》一书,一则是胤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