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齐敏感的发现,甘氏同董承、王子服等人家的家眷都有来往,并不自觉地流露出对这几家的家主和女眷的正面评价,这让思齐脑中警铃大作。
这次刘备和甘夫人过来的时间并不算长,到了未时便离开了,依然没有在府上用膳。
甘夫人走后,章氏便去后头午休了,思齐翻来覆去总也睡不着,便唤婢女阿霏为她重新梳妆更衣,去前头书房走一趟。
她上个月从刘赟书房顺来的书已经看得差不多了,这次是想过去同刘赟换书的。
托了胎穿的福,这又过了几年下来,她已经能无障碍这个时代的书籍,不管是文字还是格式接受情况都十分良好。
因为在古代的日子实在无聊,娱乐什么的基本没有,也不像宋代以后的朝代还能听个戏,找个说书先生什么的,唐代以前几乎所有娱乐产业都还在起步阶段,并没有发展起来,为了让自己不要过得太闷,思齐只能刘赟书房找点书带回来看。
思齐被刘赟婢女阿青领进书房的时候,看到阿父身边的随从小谭正在跟刘赟报告,说是刚才追上了刘豫州,那笔钱也都给给他放在了车上。
思齐只听了个结尾,觉得很是奇怪。
难道刘备今天过来府上是为了跟刘赟借钱的?
虽说刘备现在处境不比曹操,但也算是许都城中的名人,有自己的人马,按理说是不该缺钱的。
再说了,要是刘备是真的想借钱的话,刘赟也应该在他提出借钱时候当面给他,而不是到了后来再让小谭追出去给。
思齐稍做思索,随即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刘备要做需要钱的事情,阿父怕当面给他对方不接受,所以才会让小谭追上去给他送钱,并生怕对方不要,放到了甘夫人坐的马车当中。
那刘备要做的事情又会是什么呢?
思齐结合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想了一下。
应该是打算到了必要时候离开许都和曹操的势力范围。
这个必要时候,应该就是撕破脸的时候。
而董承等人现在做的,正是打算跟曹操撕破脸。
不过话说回来,她阿父乐善好施还真不是徒有虚名,想来平日里也付出不少,给钱也给得相当痛快,也算是这个时代里难得的“人才”了。
刘赟注意到了思齐,俯下身子对她柔声问道:“阿瑛?这时候过来可是有什么事?”
思齐忙对着刘赟说明来意,她是过来还书,顺便再找点书回去看。
刘赟痛快地答应下来,吩咐小谭和阿青帮思齐搬了凳子过来,让她自己去找喜欢的书。
这是他膝下最聪明的一个孩子,她所挑选的这个难度的书,她两个哥哥在她这个年纪,莫说是看懂,就连看都看不下去。
况且阿瑛还不是草草去看,他之前闲暇时候也问过她的功课,一听就是深入看进去了,理解了其中奥义,而非只是为了凑数和为了读书而读书。
他前几年跟着袁绍等人在外头跑,没怎么管过这孩子,没想到竟然出落得这般的好。
不过话说回来,是不是因为他教育方法不得当,才会导致手把手教出来的两个儿子都平庸,反而是没有顾得上指导功课的女儿更好一些。
想到这里,刘赟不由蹙起了眉头,倒不是他不自信,只是事实摆在面前由不得他不信。
阿瑛是个极好的好孩子,没准日后光耀门楣的重担就要落在她的头上,可不能埋没了。
这孩子转过年来就到七岁了,再不好自己在家读书苦学,是该想点门路给她找个师傅了。
既然起了这个意头,刘赟便开始行动,这几日都在思考如何给思齐找个合适的师傅。
就在刘赟的思考稍稍有点眉目的时候,这日上午,又有董承来访。
董承如今甚得刘协重视,拜封车骑将军,女儿董贵人又有了身孕,可谓是春风得意。
但刘赟同董承素来没什么交集,甚至家中女眷都不怎么来往,董承是刘宏生母董氏的侄子,而章氏和董氏、刘赟和刘宏几乎可以说是水火不容,即便时过境迁,刘协成了皇帝,也不能改变两家人当年交恶的事实。
刘赟对于董承此人观感一般,认为这人为人处事有些“想当然”,且性格很是强硬,过于盲目自信。
刘赟听得董承来访只觉得奇怪,但既然对方亲自上门,也没有叫他吃闭门羹回去的道理,于是依然吩咐下人将他请了进来。
董承坐了下来,先同刘赟寒暄过一番,打了约莫两刻钟的太极后,才缓缓说明来意。
他称自己如今拿到了皇帝刘协的诏书,准备联合那些看不惯曹操行事的朝中大员和忠心汉室的世家子弟,对近来权柄越来越大几乎盖过皇帝的曹操进行诛杀制裁,以达到光复汉室的目的。
刘赟听了董承这话后,半晌没有说出话来。
董承看刘赟既没有表示赞成又没有反驳,以为对方还在考虑当中,便对着刘赟再加了一把柴。
“我已着人同本初(袁绍)商定,若是真有个万一,他绝不会坐视不理,必当起兵勤王,光复汉室。”
刘协在太平时候做个少年皇帝兴许无功无过,若在这种动乱之时想不借助外力坐稳地位实在太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