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娣一家分到的口粮根本就不够一家人一年吃的, 来娣为这件事十分发愁。现在家里五张嘴要吃东西,若是再加一个和香,家里更是要喝西北风了。虽然三个都是孩子, 但是这个时候的孩子因为在长身体, 更是能吃,三个孩子的饭量能抵来娣两口子了。
来娣闹了一通还是行不通之后, 就感受到了粮食危机。这些分到的红薯,顶多只够一家人吃个五个月的,所以来娣做了一个决定,将分到的稻谷, 全部换成了粗粮。
以前家里怎么样都会留一点细粮过年的时候吃,现在根本就不敢留着了。
来娣觉得很奇怪啊,去年她和老伴几乎也没怎么下过地, 怎么分到的粮食就够一家人勉强吃一年的,今年分到的口粮比去年少了太多。是不是和香今年偷懒没有干活?
这样一来, 来娣更加觉得将和香这个丧门星赶回家是正确的选择了。
而和香这边,她爷爷奶奶分到的粮食够一家人吃一年,甚至可能还有结余。这个时候,不管谁家有粮没粮, 总是会去山上挖野菜来和粮食一起煮了,当成主食吃的。
秋收过后, 地里几乎就没有太多事了,农闲之余, 村里人就上山砍一年烧的柴火。
和香当然也不能闲着,清早起床将早饭做好,匆匆吃上一点之后,就山上去砍柴。虽然这样的工作, 和香几十年都没有做过了,但是勤劳的品格刻在了她的身体中,在赵家的时候是克制着,差点没憋出病来,这回儿到了家里,她当然就闲不住了。
和香早上去山上砍一回柴火扛回家才吃早饭。
她爷爷奶奶身体都还硬朗,也不是闲得住的人,一家祖孙三人见天上山砍柴,后院很快就堆起了小山一般高的柴火。
和香很久没有做过农活了,最开始上山砍柴的时候,一扛柴火,肩膀就肿痛得厉害,咬牙坚持了几天,算是熬过来了。
这样的日子比出嫁前做姑娘的时候还轻松不少,跟在赵家的日子,就好出太多了,在赵家的时候,她忙外还要忙家里,一天像头骡子一样连轴转,到了家里,虽然也不轻松,但是她干活干得心情愉快。
没有了那么多的烦心事,劳动又让和香身体强健,气色也好看了很多。
就是村里的闲言碎语是难免的。虽然也听说过别的村庄有嫁出去的闺女被人家送回来的,但是那都是在婆家好吃懒做,或者是不能生孩子,这才被婆家送回来的,和香不是这样的人啊,说谁好吃懒做都不能说和香好吃懒做,和香在家里做姑娘的时候,那勤快是全村人都看在眼里的,这样本性勤劳的人,不可能去了赵家之后就懒了。而且赵家那两公婆的懒在十里八乡都是出了名的,和香嫁到了这样的家庭去,根本就不可能给她懒的机会。若说是和香不能生孩子,那就更不可能了,赵家那个赵前进至今还在外面劳改呢,两人连面都没有见过。
所以和香回来的原因就成了一个迷。
但是这个迷很快就有了解释。解释是从赵家村那边传过来的,说是和香在赵家的时候,病了好几个月都下不了地,干不了活,她婆婆担心她会一直病下去,干不了活,还张着一张嘴要吃粮食,这才将人给撵出来了。
这样的解释是最合理的了。只是难免会让人觉得这老赵家的人不太地道,人生在世,谁还能没个病痛呢,因为人生病干不了活就将人送回娘家,这样的事情还真是第一次见。只是在唾骂这赵家人不是东西的同时,村里人也难免疑惑。真的是这样吗?
无他,因为和香回来之后,不管是下地扛粮食,还是上山砍柴火,都是一把好手,而且从气色上看,一点都不像生病的人。
这原因又难免让人怀疑了。
只是人虽然很好奇,但是这是人家的伤疤,也不可能真的没礼貌地上来问和香到底是为了什么要从婆家离开。
只是这人越好奇就越想要知道真相,和香都回家一个月了,关于她的讨论在村里依旧还很火热。
和香不管别人是怎么说她的,每天早出晚归。
别人不会主动来问和香,但是可以询问别人啊。比如和香的后娘秀华。
村里面椿米的地方,是妇人聚集得最多也最频繁的地方。秀华这天去椿米,椿米的小木房中有几个妇人先来了,再排队等候。
这等候的时间,势必要说点什么的。几个女人一聊天,说着说着,话题就自然地往和香身上引了。
“和香这么好的姑娘,没有给别人挑理的地方,从前在家里做姑娘的时候就是勤快人,这才嫁去赵家村多久时间?那个赵老师现在还在外面劳改吧?和香怎么就这么不明不白地回来了?你们也就这样算了?都不打算去给和香讨个公道?”
秀华最近也因为这件事有些心烦。秀华知道这几个女人在打听消息,她虽然不喜欢和香,但是也不是蠢人,她不会说是和香的错,这样一来,她和和香爹的教育岂不是显得太失败了?只是秀华也不愿意承认和香这是完全从婆家脱离出来了,她并不想让和香再嫁一次,这会影响到他们一家的名誉,古话说的是,好女不嫁二郎。
“你们是从哪里听来的,和香还是赵家的人啊,只是现在赵家那边,他们家粮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