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时辰后,天光大亮。
靠岸时,已经有许多乌篷船停在岸边。
顾城挑了担子和英娘一起上了岸。
英娘从未见过清晨的安南镇。
往常她来时,街上人来人往,摩肩接踵,好不热闹。
现在则要清净的多。
路上行人不多,走在青石板路上,听着脚步声,英娘回头看看顾城,心下只觉得一片安宁。
顾城带着英娘去了镇南李管事的主家,安南镇首富王老爷家。
说到这王老爷,他本在府城开了一个酒楼,王老爷善于钻营,在府城找了个官老爷做靠山,他那酒楼也无人敢去寻麻烦。十来年了,生意那是好得不得了。
王老爷的娘年纪大了,身体不好。王老夫人一个人在老家住着,儿孙都在外面,难免寂寞。王老爷就把生意让儿子管了,自己回来孝顺老夫人,也可以休息休息。
昨日李管事采买回来的青团,老夫人连吃了两个,着实不错。
王老爷听老夫人身边的丫鬟说了,只当这青团恰好对了老夫人的口味罢了。
最近天也暖和了,王老爷早晨起得早。
丫头们伺候了王老爷洗漱,端了早餐上来。
圆桌上摆了六样,有青团,烧饼,豆腐皮包子,烧卖,鸡丝粥,酱菜。
王老爷爱吃,早餐却一向喜欢吃的简单一点。
他坐下来看了桌上的早餐,六样有五样都是府上的厨子做的。再看这青团,颜色绿的透亮和前几日在家中吃过的不一样。
站在一边伺候的丫头见老爷看着青团,便道:“老爷,这青团便是昨日李管事从外头采买回来的,老夫人连吃了两个的青团。”
“嗯。”
王老爷拿了筷子夹起一个,还没咬下去就闻到艾草的清香,让他心里觉得特别舒服。
不错,他心里赞许。
咬下一口,面皮软糯又不粘,豆沙香甜不腻。
吃完之后竟觉得神清气爽,整个人都更精神了!
不错不错不错!
王老爷很好奇,这厨子到底是怎么做的?
回过神来的时候,他已经吃完了一碟子四个青团,有了点饱腹感。
奇怪,他原也不是很爱吃甜食,今次却连吃四个,可见这青团果然好吃。
“去把李管事叫来。”王老爷吩咐道。
“是,老爷。”一旁的丫头行了个礼,转身出去寻李管事了。
顾城到了王老爷府上的后门,此时门开着,门内站着几个婆子小厮,仿佛在等什么人过来。
顾城放下箩筐,叫英娘看着,走上去寻了个小厮,“小哥,府上采买的李管事可在?”
“李管事等会儿就来,你是何人?寻李管事有何事?”那小厮心里有点不耐烦,面上却没露出来。
“李管事昨日从我这采买了些许青团,嘱咐我再卖东西可来寻他。”
“如此,你便先去外边等等,李管事来了,我自会与他说。”
这小厮也是个机灵的,昨日老夫人吃了两个青团的事情他也听说了。
既然这人便是这卖青团的,等会儿李管事来了,他报上去说不定还能得个赏。
不然他是不会揽下这件事的。
“多谢小哥。”顾城做了个揖,去门外等着了。
“三郎,如何了?”英娘见顾城出来了,有些着急。
“咱们在此处等等,那小哥说李管事一会儿便来了。”
“嗯。”
在来的路上,顾城就把昨日的事情跟英娘说了。
王老爷的宅院这么大,可见是个顶顶有钱的,英娘也希望能多卖一点出去。
等了一会儿,李管事带着一个小厮过来了。
之前的那个小哥一见李管事来了,就上来说了顾城的事情。
李管事往门外看了一下,看到顾城,朝他招了招手。
顾城跟英娘嘱咐了两句,就进去了。
“李管事。”
“小子,是你啊。昨日忘了问你的姓名。”李管事笑眯眯地问道。
“小子顾城,家住王家村,是六年前北方旱灾时来的安南镇。”
“那我就叫你一声顾小哥,今日来寻我可还有其他吃食要卖的?”李管事昨日得了老夫人的赏,正高兴呢。
要是顾城拿出别的吃食来,兴许老夫人吃了也喜欢。到时候老爷一高兴,对自己那可是有大大的好处。
“回李管事,因寒食节清明节将至,小子今日卖的都是青团,过段日子,才会卖别的吃食。”
“今日你带来的也是青团?”李管事皱眉问道。
虽然这青团好吃,可也用不了这么多,昨日买的那些尽够了。
“是的。”顾城答道。
李管事想着府里不需要这么多,正要拒了顾城。
“李管事可在?”一个清脆的女声传来。
李管事回头,见一个穿着嫩绿色的丫鬟走来,不正是老爷身边的翠柳么,不知是否是老爷有事吩咐。
李管事这样想,便问道:“翠柳姑娘,可是老爷有事吩咐。”
“正是,老爷刚吃了昨日李管事采买的青团,寻你过去问话呢。”
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