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建议扩大矿产等资源输出,再说我们的资源量并不算大。还要为以后的发展做准备。”李衡并不赞成出售矿产资源。
“我们带来的资料中还有不少其他的资源产地,世界各地都有,适当卖一点就当赚个零花钱。经济作物倒是可以大量产出。”赵易解释道。
先锋军卖资源有些晚了。
在二战资源最高的42年到44年,先锋军要么地盘太小,要么矿山和经济作物刚刚规划生产,产量还不足。到了45年的时候,各种资源产量都提上来了,但最大的客户美国人却不需要那么多了。
美国人二战经济,用军管的方式充分体现了计划经济的巨大威力,罗斯福差一点就借这个集中的权力锁住美国资本,完成国家权力的大逆转。不过在二战局势明朗,即将胜利前夕,他倒下了。
不管他是如何死去,美国战时经济的计划性还在缓缓的运转,至少美国人知道他们生产的军事物资过多了,投入到军事方面的资源也过多了。从44年,美国人就在有意识的踩刹车,庞大的惯性在45年的时候已经有所减缓,体现在资源方面,就是需要的少了。
英国人有大量的殖民地,不缺资源;苏俄不止资源丰富,没有的热带资源也可以耍赖让英美提供;德国人距离太远,没法交易,也没法不被人所查的秘密交易。
等到先锋军有了资源时,只赶上了一个尾巴,这个尾巴上还有不少倒向盟军的墙头草紧扯住,压低了资源价格。
最后先锋军卖的资源也并不算多。
截止目前为止,一共钨砂卖了100多吨,锡卖出了约1200多吨。
锡在电子行业等还没有大规模兴盛的时候,价格一直波动在1吨一千美元左右。先锋军卖给美国人的就是行价6美元,加上美国人需要,卖个人情才赚了一百多万美元。
多余的产量要么自己用,要么先留着。47年以后,锡价开始大涨,电子产业的推广让锡的价格很快就会翻倍了。
钨倒是价格高,但先锋军的钨矿开采不多,有华夏的钨矿来源,并收购了西班牙葡萄牙的钨砂,美国人也不缺钨。在赵易三人干扰下,德国人也有了奥地利的钨矿补充,大大压低了钨砂的行情,先锋军出手也只卖到了八千多美元一吨。最终只卖了约一百万美元。
其他矿产卖出的更少,美国人基本不需要。重点还是锡和钨,这些矿产是为了美国人压仓用的。
大量的美援物资空运来,回去搭配点物资才合算。
除了这些矿藏,就是搭配橡胶等经济作物,重点是橡胶。
目前为止,先锋军一共售给美国人13万吨橡胶。早些时候是受限于地盘上的橡胶产量少,地盘越来越大后,获得的橡胶资源越来越多,却要受限于运输能力的不足,外销的并不多。
天然橡胶价格在二战相对稳定,毕竟有合成橡胶的制约,而且交战各方划分势力下,这种战略物资有钱也买不到。在获得了一些其他方面的优惠条件后,先锋军卖给美国人的是2千多美元一吨,仅仅这一项就让先锋军的资源创汇排到了第一位。
这还不包括出售给华夏国内的16万吨,这些基本都以物换物,并没有攒下多少硬通货币。
这还只是开始,打通了海陆通道后,美国就向先锋军提出了6万吨橡胶的订单。
泰国人对橡胶种植很重视,在二战前橡胶出口基本占到了出口总量的12,橡胶种植面积一直在增长,先锋军接手后,更是加强了管理,快速消除了战乱带来的影响,加上缅甸、老挝和柬埔寨的产量,已经可年产7万吨。
除去先锋军自用外,美国人想一口包圆了。即便美国人的合成橡胶产量在44年已经达到了77万多吨,但此时的合成橡胶性能还是不如天然橡胶。
印尼和马来亚橡胶年产量可以达到120万吨,但美国人就算现在也只能干看着,他们能获得大量橡胶的产地也只有先锋军这里了。
为此,美国人除了照价支付超过15亿美元的费用外,还打算对先锋军提供1亿美元的橡胶贷款。
美国人其实也不是不向先锋军提供贷款,而是贷款利息在提高,没有以前那么优惠了,而且还需要各种抵押,就像这一次的橡胶抵押贷款,美国人贷款附加的条件越来越多,仅仅这个橡胶就是一签签3年的,让赵易三人不得不仔细琢磨一下。
“签了。这1亿美元不要白不要,虽说利息高一点,但我们急等着用钱,也合算。”看过了合同的叶关觉得没什么大问题,“价格虽然低一点,也问题不大,欧洲3年之内缓不过劲来,美国人也得消化战争物资,橡胶价格涨不上去,我记得涨价最狠的好像已经是五十年代了,那时候西方经济缓过来,开始大规模普及汽车,让橡胶价格升得很快。”
“确实如此。”赵易也听说过,“美国人也担心战后橡胶价格降太多,不敢签太长时间。他们也要防备在跟英法谈判时,英法用橡胶当筹码,所以才找我们签订合同。”
正是有这笔钱托底,赵易才对最近的花钱速度并不是过度紧张。但这一笔钱是有用的,除去成本和分配除去的费用外,主要准备战后购买处理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