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中,几辆钢铁怪兽正浑身溅射着火星,在缓慢前行
子弹撞击钢铁的叮叮当当乱响声中,齿轮的咬合声摩擦出一种平稳的节奏,拽动炮管缓缓转向,不紧不慢地对准了前方阻碍的工事。
“快点轰掉那些铁甲战车。”工事中的日军眼见着那黑洞洞的炮口在瞳孔中越来越大,像黑洞一样快要吞噬整个世界,只剩下嘶喊尖叫声挣扎了出来。
机枪对先锋军的坦克一点用也不管,连掷弹筒砸过去也不留下痕迹,反而被先锋军的迫击炮快速压制,能阻挡这些钢铁怪兽的只能指望火炮了。
可面对着不断移动的坦克,火炮很难锁定目标,除非大范围火力覆盖。这对美国人来说很轻松,对小气的日本人来说,却没法忍受这样的浪费。
轰了一阵炮发现效果不佳后,日本人重新转换了战术,毅然用肉弹来当铁蛋,派出了敢死队去炸坦克。
“哒哒哒!”先锋军独有的冲锋枪枪声在坦克周围乱飞,日本人派出的敢死队员还没有靠近坦克就死在半路上。
“哒!”在坦克履带碾压过来前,先锋军的士兵单发射击,把躺在地上的死尸挨个补枪。
“啊!”终于一个重伤装死的日本士兵惨呼一声,然后在又一阵冲锋枪子弹的扫射下,抽搐了一阵,终于挺尸了。脑壳上孔洞中流出的红白液体,让伴行的先锋军士兵终于挪开了枪口,不用在意那点障碍物对逐渐靠近的坦克履带的威胁。
“啪!”微不足道的一点声音在战场上根本不起眼,只有挤爆在坦克履带上的红白混杂物,混着一点点的锈迹,一路上碾入泥土里,直到重新摩擦出钢铁的光泽。
“轰!”坦克炮终于开火。
“轰轰!”如果一炮效果不佳,工事还在抵抗,那么就继续轰击第二炮。
没法阻挡先锋军的钢铁怪兽在日军阵地上的肆虐,日本人的布置从来就没有考虑过先锋军会有坦克。
“他们怎么会有铁甲战车?”辻政信百思不得其解。
在他的推测中,从来就没有想过先锋军会使用坦克。
在他的思维中,美国人的空运不可能运送坦克这样的笨重家伙,占用宝贵的空运资源。而先锋军唯一能得到坦克的途径只有华夏,可华夏还有坦克吗?
“我记得‘支那’还有铁甲战车,不过也应该不多了。”第35旅团长佐藤为德也不相信先锋军的坦克来自华夏,前方报告先锋军一下子冒出来了12辆坦克。
日本人对华夏的情报摸得很透,华夏有多少辆坦克,日本人一清二楚。经过几次大战,华夏那点单薄的装甲部队,已经剩不下几辆坦克。
美英支援的驻印军或许有,但和先锋军依然隔着日军的封锁,需要空运。谁会空援坦克?
小气擅长精确算计的日本人显然想象不到美国人的财大气粗。如果需要,美国人可以毫不犹豫的空运坦克过去,哪怕整车运不过去,也会把各种配件运过去,重新拼装起来。不过赵易也不会这样浪费宝贵的空运资源,通过美国运来的只有发动机、齿轮箱和炮管等核心设备。
“我们这两年击毁的坦克,拆了有用的零件,重新拼装,再自己加工一些零件,终于拼凑起了这些坦克。”李衡自豪的向赵易介绍时,有16辆自己拼造的坦克。
训练适应过程中,2辆彻底趴窝,没有修理的价值了。运来前线时,又趴窝2辆,没有足够的时间修理,能在这次战场露面的只有12辆。
这12辆坦克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速度慢,性能不可靠,动不动就容易出故障,根本打不起闪电战。此时慢悠悠地配合步兵硬撼日本人的壕堑战术却正合适。它们中的8辆另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装甲格外厚,尤其是对比日本人的坦克时。
它们装备的铸造炮塔达到了T34的装甲水准,这也是速度慢的原因。
“安全第一,才能积少成多,让人才培养起来。”赵易的策略一向是重视人员的安全。
只要打通海陆通道,有美国人撑腰,坦克绝不会缺,先锋军缺的是坦克各类相关人员。
比起国内,先锋军条件已经算不错的了。
有南洋机工,既能挑选出驾驶人员,又能挑选出维修人员,第一次远征军,集中了国内为数不多的机械化部队,不少熟悉坦克装甲的士兵也随之加入了先锋军。
这些人中又经过挑选,筛选出了部分去了印度接受美国人的培训,一部分则是留在根据地上训练。43年的时候,李衡已经拼造出了第一辆坦克,用于日常训练,动力是烧木柴的锅驼机。
驾驶员车长和炮手的训练有了,坦克维修和制造的人员却需要有个训练的途径。除了部分跟着去了印度,还有部分在军工单位中开始自造坦克,磨练技术。
用现有零件拼凑是第一步,成果就是包括第一辆锅驼机坦克的那16辆。
不止要零件拼凑,还要加厚装甲,改装发动机。不断的试验下,这些坦克在历经了多次训练场维修后,终于走上了战场,在仁安羌第一次集体亮相。
前线不断传来请求支援的求救,佐藤为德也没有好办法,在传来空中战机被击退的消息后,他不由问道:“我们的战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