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大战暂时打不起来。”赵易安慰自己俩兄弟道。
先锋军全歼第113联队的消息一传出去,周围局势立即变得紧张了起来。
日本人不断调兵遣将,眼看着就要对先锋军发起进攻。
“若是我们还占着腊戌,这场仗很快就能打起来,现在我们主动放弃腊戌,只是过江,还没有刺到日本人的菊花,他们应该还没有准备好,不会立即跳脚”赵易说出了自己的判断,却也不敢疏忽大意,先锋军已经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随时迎接日本人的进攻。
也正是这种战备状态,更让日本人忌惮。
和赵易猜测的差不多,日本人还没有做好准备。太平洋和印度以及华夏三处战场已经让他们疲惫不堪,哪还有那么多的精力再开启一处新战场?上一次孔敬战役已经证明了先锋军不是好捏的柿子,日本人在周边布置的军队并没有比上一次强多少,还不足以对先锋军形成压制。若是盲目开战,一不小心反被先锋军打败,局面就太被动了。
日本大本营已经严令各部队不要盲目出击。
不过,大战打不起来,乒乒乓乓的小规模战事却不断。
为了牵制先锋军向西进攻的脚步,先锋军地盘周围的日军都接到了骚扰的命令。
第4师团炮击在停了很长时间,又开始在北榄坡响了起来。
第2师团也在呵叻开炮了。
第21师团越南北部也是炮击,竟然也运来了2门45式240毫米榴弹炮,慢慢地轰击先锋军设在通道两边山上的一些工事。
顺化的独立混成第34旅团也是同样的招式,炮击。
“照小鬼子的小气劲,他们这样的炮击能持续多久?又伤不着我们什么。”李衡对他亲自勘察过的自家工事很有信心。沟堑纵横、坑道遍布的前线,除非是重炮直接击中,否则一战时期和后世的上甘岭实例已经证明了单纯用火炮是没用的。
“就算小鬼子的240毫米榴弹炮威力大,能毁伤我们表面的那些工事,但他们能有多少炮弹?”李衡早就计算过日本人的后勤供应状况,对日本人的重炮轰击并不担心,“这不过是日本人的三板斧,很快他们就会心疼炮弹钱。”
先锋军学了后世的经验,在越南方向的工事一般只留下观察人员,其他人都进坑道。日本人要用几发甚至十几发重炮炮弹才能对先锋军造成伤亡。
若是美国人还舍得换,一直小气的日本人肯定坚持不下去。那太费钱了。
果然,日本人的火炮响了一阵,又渐渐稀疏了下去。依照日本人现在阵地的交通情况,不至于出现炮弹的后勤供应不上,唯一的解释就是心疼了。
很快日本人的骚扰换成了冷枪。日军中不少神射手,他们也跟先锋军学会了,把这些神射手组织起来,当狙击手用,在前线不断狙击。
之前双方不时有摩擦,也有这样的神射手出现,却不似这一次大规模的出现。
不过神射手毕竟不是狙击手。要比炮击,先锋军没法跟日本人比,但要比狙击,先锋军完全可以给日本人当祖宗。
赵易三人本来就重视狙击手,上有所好,下必有所效,很多人知道赵易擅长狙击后,对狙击手的培养就抓得格外积极。先锋军训练射击,弹药供给又格外宽松,这也致使先锋军中狙击手和神射手格外多。
结果日本人的神射手狙击行动持续了不到一周,就发现处处被压制,伤亡太大,打不下去,只能再换方法。比如小队突击,夜间攻击。
要论轻武器作战,先锋军根本不惧,针锋相对,还以颜色。
连续半个月,双方小规模战事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但双方都克制着,不使战事规模继续扩大。
“这一次我们的后勤不会掉链子了,就算两线作战,我们也能供应得上。”李衡打包票道。
他口中所谓的两线作战,是指西线的进攻,和根据地的防御作战,四个月的后勤补给积累和不断扩大规模的军工给了李衡充足的底气。
上一次吃了子弹不足苦头的先锋军一边加紧生产,一边加大从美国人那里的进口力度,目前已经积攒了11亿发各类子弹。5条各类子弹生产线更是拥有了70万发的日生产能力,连铜矿开采和铜金属的冶炼也能跟上子弹正常生产了。
“冲锋枪敞开了扫射也可以?”叶关喜欢给李衡挑刺。
“正常作战模式下。”李衡早习惯了,不紧不慢的吐出了一句回应道。
先锋军正常作战时,对冲锋枪的扫射是有限度的。新兵蛋子初上战场容易紧张,若是自动化武器,死扣着扳机多少子弹都能打光。所以先锋军有规定,新兵上战场,一般会先用三八大盖和毛瑟步枪过渡适应,练手的目标一般也是当地土匪,或者阵地防御战,先适应适应战争的气氛,一般第二次上战场才颁发冲锋枪。
就连上一次一下子就推上去那么多建设兵团的,他们大多数也是用拉栓的步枪,只有其中的老兵才装备冲锋枪,加强防守火力。
一般情况下,冲锋枪用多少子弹,损耗多少,都会制定相应的弹药基数。各种战术也依照弹药基数早有计划,正常作战模式下不会偏差很大,后勤补给也是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