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商务部那边一直都没有动静,看不出是什么态度。
12月,许工机械和凯斯基金签订了投资协议。对外公布的方案是:凯斯以3.76亿美元收购许工机械85%的股份,许工机械保留15%的股权。
而凯斯的3.76亿美元还采取分开认购,其中2.2亿美元购买85%现有的股权,剩下1.56亿购买许工机械新注入的股权,但不管凯斯基金后期再怎么增加投资,它所持有的股权比重都不会再增加。
为了确保许工机械的权益,许工机械与凯斯签订了“毒丸计划”,以保障凯斯不会出售股权给第三方,从而达到第三方股份高过许工机械的股份而实现控股,从而窃取整个公司。
许工机械在收购完成之后,依旧保持着品牌原有的地位,管理、研发、工人团队保持不变。
凯斯除了为许工机械注入资金外,还将提供管理建议,并为许工引进发动机与液压系统两个项目。
许工机械作为国内最大的工程机械厂商,同样受限于发动机与液压两个系统,这些都需要进口。
如果真能像凯斯说的这样,全线引进这两个项目,那么就能完全实现自主研发,许工机械便将成为真正的“中国”工程机械王者。
之所以加个引号,是因为只能算是在中国境内,届时许工机械已经不能算是中国企业。
到时候,国产工程机械企业的寒冬便来临了。
2005年,由于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的缘故,工程机械行业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行远的销量比上一年不仅没增加,反而略有回落,不过少得并不太多,只有一亿多。
这也意味着利润减少,毕竟今年公司运营成本也增加了,研发投入、人工成本都只会一年比一年多。
销量减少并没有让远夏感到沮丧,这一点营业额波动非常正常,他知道下一年的销量会好起来。所以他并没有让公司减产,甚至还在增产,为明年的销量增加提前做准备。
不过这个年远夏过得并不舒心,还是因为许工机械的收购案。
许工机械与凯斯已经签订了收购协议,接下来就是各级政府审核,一旦审核通过,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了。这事是许诚政府一力促成的,自然说服不了,唯一的转机就是商务部和发改委的态度。
本来今年是要在越城过年的,因为年初搬了新家,重阳的女儿出生了,还没回过老家,打算带她回来过年。
但因为惦记收购案,远夏早早就去了北京,想打听一下商务部对许工机械收购案的态度。
重阳见大哥到北京过年,也干脆留在北京过年。
远夏利用自己的人脉,找到了商务部的人,但并不是负责投资管理的投资局的。他想通过这个人请投资局的领导吃个饭,说说许工机械收购案。
不过领导们应酬太多,远夏根本就排不上号,最后只请到了一个投资局的办事员。
这个办事员还以为远夏是为了给自己的公司拉投资或者进军海外市场的,但整个饭桌上,远夏聊的都是许工机械收购案的事。
办事员小刘听出了远夏的来意,这人巴巴地绕了几个弯请自己吃饭,居然是想阻止同行的收购案?
小刘说:“我没有听说过联名请愿书,可能是领导收了,或者送到别的什么地方去了。”
远夏说:“如果有机会,烦请刘同志帮我们留意一下,顺便打听一下领导的态度。关于许工机械这个收购案,对我们整个工程设备行业可以说是事关生死存亡。从工程设备行业已有的合资案例来看,如今控股方都已经全变成了外资方。许工机械是国内工程设备的龙头老大,如果卖掉85%的股份,相当于咱们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半壁江山都拱手让给了外资。”
小刘说:“您说的事关生死存亡,是不是有点言重了?”
远夏说:“您有所不知,我这还真不能算危言耸听……”他将其中的利害分析给小刘听。
小刘听完,点头:“听您这么一说,还真是挺危险的,我有机会帮忙打听一下。而且我没听说许工机械的收购案已经送到商务部来审批了,程序是应该还没走到这一步,等到了我会格外留意的。”
远夏举起酒杯:“那就太感谢刘同志了,我代表整个中国工程设备行业敬您一杯。我干杯,您随意!”
虽然跟商务部的人见过面了,但也没有得到特别有用的信息,小刘能帮上多少忙谁也不知道。远夏细细琢磨,还是要通过媒体来扩大整件事的影响力。
回到越城之后,远夏亲自写了一篇名为《许工机械只值20亿人民币?》的文章,文中详细阐述了许工机械与凯斯基金的收购案,毫不讳言地指出了许工机械将自己贱卖的事实。
文章从数据的角度出发,根据许工机械公布的财务报表分析,2001年比2000年的销售额增长了60.3%,02年比01年增长了78.16,03年比02年增长了83.4%。
而到了2004年,整个销售骤降,出现了负增长。2004年的确因为经济宏观调控出现了增长减缓的情况,但整个工程行业的数据还是正增长状态,大约是30%左右,作为龙头企业的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