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40 章(1 / 3)

第40章

【公元632年(贞观六年),唐太宗驾幸岐州,李承乾身为太子留京监国,八月李承乾来朝,唐太宗高兴之余大宴东宫官属,又赐帛各有差。】

【而在李承乾生病的时候,向来不信神佛不信宗·教的李世民却召来道士祈福。

等李承乾身体好了,又召度三千人出家,还修建西华观和普光寺,还让狱中的囚犯减免了罪行,以此为儿子祈福。】

【Up主一定要在此声明一点!

唐太宗的这祈福,乃至于之后接连几次的祈福,这些都只是祈福而已。

祈福到底有没有用两说。UP主要说的是这些祈福,体现更多的,是李世民的那拳拳父爱。无论有没有用,这是他的一份心意。】

“……”

所有人为这突然插进来的话愣了愣,接着那后辈话音一转:

【李承乾从小身体就不太好。

他再次生病的时候。李世民故技重施,又来祈福了。不过这一次他请天竺高僧波颇为儿子祈福。承乾病愈后,太宗大喜之下赐了绫帛等六十段与及时服十具给波颇。

同时也因为承乾多病,唐太宗为了不让他太辛苦,特别准许他不用多读书,只要和孔颖达评说古事即可。不过李承乾并没有放纵自己,反而更加展示出了经国安邦的卓越才能。

有一次唐太宗让他试着写一写治国的策略,结果他很快便写满了三页纸,内容很有价值,唐太宗看了后非常得意地向侍臣们炫耀说:“先论刑狱为重,深得经邦之要。”】

【当然,李世民也担心李承乾“生长深宫,百姓艰难,都不闻见”,于是对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杜正伦等人说:“你们辅导太子,平常应该为他讲述百姓生活在民间的种种艰苦。……每当看到他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应该勇敢直谏,使他能有所获益。”

而李承乾亦十分好学,不负众望。不仅令老师孔颖达撰《孝经章句》,还让与魏征等撰修《隋书》的颜师古注给班固所著的《汉书》解释详明,完稿后又郑重上表,唐太宗对此大加赞赏,将之珍藏进皇家的图书馆秘阁内,并赏赐颜师古古物二百段、良马一匹。】[1]

……

“哼。”秦始皇忍不住冷哼两声,“花里胡哨。”

他是看不上这动不动就祈福、动不动就给刑犯减刑的样子。

疼爱儿子就疼爱儿子,搞这些动静——实在是……

牙酸。

啧。

扫视一圈底下安静如鸡的群臣,他不爽地冷哼一声。

那些祈福,那些道士、寺庙……似乎是后世的又一术士类的变种,这些也没什么挑刺的,他自己不也信吗?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信的。

只不过,在后辈历史上,他因为上当受骗几次,乃至于更过分一点,在后辈眼里,他就是‘冤种’。

痛定思痛之下,嬴政回去就遣散他的那些术士。

照后辈所说,后世那些朝代所用之法似乎是没有比秦律更苛刻的。光看这些举动来,也确实如此了。那汉武帝如此,这太宗亦是如此。

如此三天两天赦免这些犯法之人,为他们减免处罚,他们的法……也未免太过宽松了。

可那唐时的法,当真只是这般吗?

对此存疑。

嬴政沉了沉思绪,慢慢平静下来。却如李斯一般,不由自主地对后世之法,越发期待了起来。

……

汉。

刘彻挑眉。

他觉得自己跟这个太宗很像了。

“想不到还有跟朕一般疼爱太子的。”

他不无感叹。

虽然他现在是没儿子,未来的太子刘据没影。但是照那后辈所说,他可是给足了太子的面子。

“那唐在我汉之后。”他寻思着,脑洞打开,甚至无师自通了一个道理:“说不准那太宗还是借鉴朕行事。”

越想越有可能。

谁叫他们的唐,在我们大汉之后呢。

……

【公元634年(贞观八年)二月乙巳,太子李承乾加元服,唐太宗因此大赦死罪以下,赐五品以上子为父后者爵一级,天下大酺三日,又大宴群臣,赐帛各有差。】

【同年,李承乾召诸硕德集弘文馆讲义,又念及“皇帝为寡人造寺,广召名德”一事,特意请了普光寺高僧释道岳前来,甚为礼遇。】

【公元635年(贞观九年)正月甲申,李承乾娶太子妃,唐太宗为此大宴群臣,赐帛各有差。

五月庚子,唐高祖李渊病逝,居丧期间,唐太宗下诏令太子监国权知军国大事,而李承乾“颇识大体”“颇能听断”,干得相当出色。

六月己丑,朝臣恳请太宗上朝听政,唐太宗应允,不过“细务仍委太子”,之后唐太宗每每外出巡幸时,都是由太子留京监国。】[1]

【但是好景不长。

实际上,如果按照这样的势头下去,李承乾上位后也会是好皇帝。到底是真实历史比杜撰的更有戏剧性,也更耐人寻味。

可惜啊——】

后辈叹息一声。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