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臣定会保重好自己,孝顺母后,友爱兄弟姐妹。”
景平帝顿了顿,“你母后幼年吃了不少苦,一辈子为人谨慎,朕死后,你好生孝敬她。李家原不是她亲生父母,她若愿意抬举自己亲生娘家,只要不太过分,就随她去吧。至于你的兄弟姐妹们,多给他们荣耀,不要给太多实权,人心是个无底洞,把权力都分出去了,你想治理天下就难了。”
皇太子点点头,“儿臣都听父皇的。”
景平帝深喘了口气,靠在枕头上,闭上了眼睛,轻声说道,“皇儿,父皇去了,你以后多保重,来世若有缘,咱们还做父子,但不要生在天家。你三姨夫说的对,做皇帝的,大多不得好死。父皇希望,你将来能无疾而终,平安到老,得个好死。”
皇太子忍不住哽咽起来,“父皇,父皇,儿臣舍不得您。”
景平帝的声音越来越浅,“皇儿,为父也舍不得你,舍不得这万里江山,为父没治理好江山,以后都交给你了。”
说完,景平帝再也不开口了,虽然还有一口气在,却是越来越浅,慢慢的,连呼吸声都听不见了。
皇太子哭了一阵,抬手一摸,景平帝已经没了气儿了,他大喊一声,“父皇!”
宫殿外的皇后听着声音不对,立刻带着所有人进来了。
太医一伸手,立刻哭道,“圣上,圣上驾崩了!”
皇后立刻跪下哭道,“圣上啊!”
所有人都跟着跪下了,顿时,整个寝宫里哭声震天。
景平十三年,年仅三十九岁的景平帝驾崩。
百官罢朝,宫内一片素镐。
皇太子哭倒在灵前,不思茶饭。
以王太师为首的百官奏请皇太子登基,皇太子不理,只哭。
百官再请,皇太子痛骂百官,“父皇才去,孤肝肠寸断,如何还有心思君临天下,尔等受父皇恩泽,如何这般没有心肠。”
百官长跪不起,皇太子才勉强答应。
时光流转,十三年前,身为太子的景平帝也是在百官的三请之下才登基。那时,景平帝一来痛心先帝去世,二来愤恨朝廷党争不休。如今的太子,则切切实实是心痛景平帝去世。
景平帝这辈子与先帝最大的不同之处,大概就是多了一份仁慈,故而他临终时,太子万般不舍。
再不舍,景平帝的丧失也要继续办下去。
皇太子在灵前登基,百官三呼万岁,他受了百官们的头,算是定了名分,登基大典等先帝的丧事办过了之后再办。
新帝登记后,首先签发了三份文书,着英国公、晋国公和镇南王就地致哀,不必回朝,守好国门和边疆。
办过了景平帝的丧事之后,礼部立刻紧锣密鼓开始操办新帝的登基仪式。
新帝年仅十二岁,却颇有君王风范。
登基大典还没办,他就在上书房处理政事。先帝新丧,新帝以日代月,要守二十七日的孝。守孝期间,新帝服素镐,进素食,一样不逾矩。
虽还没登基,新帝却发了一串的圣旨。
封先帝李皇后为皇太后,居永寿宫,先帝生育过的妃子,随同皇太后一起住在永寿宫,未生育的,都去给先帝守灵。
先帝二皇子和三皇子,废为庶人,也去给先帝守灵,终身不得踏入皇城半步。
封李穆川为承恩公,赐宅。封严文凯为承恩侯,赐宅。
先帝公主们都升为长公主,先帝诸皇子,五皇子封延平郡王,其余皇子年幼,仍旧居住在西五所。
礼部速度很快,新帝刚守孝结束,接着就是登基大典。十二岁的新帝,头戴十二旒冠冕,身着龙袍,稳稳当当地坐到了龙椅上,接受百官叩拜。
百官们看着这个年幼的君王,各有心思。
如王太师,自然是想着多活几年,替先帝看好新君,等新君长大,完全有能力处理政事后,自己再死也不迟。
如严文凯,想的是等新君长大后,又一轮的势力斗争开始了,严家这次要直面斗争,不知道能不能顺利熬出个好结果。
如杨镇,虽然他现在还是个四品学士,但因他的宫廷内乱中,以身护四皇子,还被叛军重伤、齐根切断四根手指,如今深得新君信任,虽然官职不高,怕是过不了多久,他就要一飞冲天。景平帝没有提拔他,就是要留给新君来施恩。他想的是,我终于能够堂堂正正走到人前了。
还有一些心思不正的,甚至在想,新君这样年幼,自己是不是有机会多捞些政治资本。
新君坐在龙椅上,抬起手,声音清脆,“诸位爱卿请起,以后,就请诸位爱卿随朕一起,把我大景朝江山治理的蒸蒸日上。”
王太师忍不住又是一阵三呼万岁,然后说道,“圣上有命,老臣生死相随。”
新君笑了,“老太师不必客气,咱们开始议事吧。”
新君登基第二年,改年号为仁。
景仁帝少年登基,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个少年继位后,励精图治,把大景朝治理得越发繁荣昌盛,而他自己,也成了大景朝一代中兴之主。
作者有话要说: 夜晚九点还有一章哦~
请亲亲们记得收藏作者的两个新坑哈,谢谢大家~网,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