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坊一大早就开了门,几辆马车悄悄出了门,后头一队护卫相送,直奔城外三十里地的赵家祖坟山上。
除了庆哥儿,大伙儿心里都不明所以,以为是来给吴氏和闽娘烧纸。
两个姨娘想着,自打自己进门,还从来没给太太烧过纸,本来她们是没资格来的,如今老爷看在她们生了女儿的份上,破例让自己过来,心里都很高兴。
嬛娘已经懂事了,知道自己是姨娘生的,今儿要见的,是太太,是嫡母,她心里虽然有些畏惧,拿出平日的镇定,自我安慰,我只管照着规矩敬重太太,太太自然也不会讨厌我的。
庄小郎和瑞娘没来,庆哥儿在他们婚前送了庄小郎一套小宅子。初七那天,庆哥儿让庄小郎带着瑞娘搬了出去,打的由头就是,庄小郎要给自家父母供灵位,告慰他们在天之灵。
但他毕竟姓庄,总不能在平康坊供庄家的灵位,只得先回自家宅子。瑞娘怀着庄家骨肉,肯定也要跟着去。
赵世崇提前找好了道士和和尚,还有一些工匠。大过年的要修坟墓,工匠们本来有些不大乐意,但赵世崇出了高价,顿时招来了一二十个壮汉。
有钱拿,又管饭,肉紧着吃,为甚不来,过年在家闲着也是吃酒赌钱吹大牛,不若来挣几个。
墨染前两天就带着人过来了,各项事宜已经准备妥当,就等着人过来。
赵书良等人才下车,他立刻上前禀报,“回老爷,大爷大奶奶哥儿,人都备齐了,今儿头一天消经,请了和尚道士各十人。请老爷烧第一刀纸,请大爷大奶奶和两位哥儿,给太太守半天。”
那边,知事先生也过来了,赵家人跟着知事先生的指点,一步步走下面的流程。
赵书良走到吴氏的坟前,用手摸了摸坟前上好石块雕刻的石碑,上面一个个字迹从他手下划过,他轻声说道,“娘子,我带着孩子们来看你了。”
一句话还没说话,赵书良红了眼眶,后头孙氏已经哭出声来。
还没等知事先生说跪,孙氏和赵世崇打头跪了下来,煦哥儿等人也跟着跪下了。
孙氏一边哭一边跪着前行,到了吴氏的坟前,她抱着石碑就嚎啕大哭,“阿娘啊,儿媳不孝,以前没有好生孝敬您,儿媳悔啊。阿娘啊,阿娘您再看我们一眼吧。没有您在,我们这些年心里苦啊。”
洪姨娘和庄姨娘也跟着哭,洪姨娘一边哭一边说道,“表嫂,太太,我来看您了。”
庄姨娘不认识吴氏,不知道要说什么,只是哭。嬛娘和馨娘有些害怕,被气氛感染,都跟着哭了起来。
孙氏的哭声立刻把整个气氛带得低沉悲哀,旁边的和尚道士早就开始念经了,哭声伴随着念经声,传出了好远。附近村庄的村民听见动静,有些跑出来看热闹。
一阵风起,把坟前烧了一半的纸钱带起,在风中打了几个转后,落到了众人脚下。
赵书良立刻讷讷道,“娘子,是你吗?你知道我来了?你要是有灵,就给我个回音吧。”
他话音刚落,又是一阵风起,钱纸被带的更高,一些火星直接撩到了赵书良身上。
赵书良再也忍不住了,五十几岁的人了,头上都星星点点有了许多白发,这会子忽然一屁股坐到坟头上,也痛哭了起来。
“娘子,娘子啊。”
赵书良一哭,连赵世崇也忍不住了。阿娘在的时候,从来不曾打骂过他们兄妹三个,每日好菜好饭照顾一家人,阿爹生气了,只有阿娘能劝好。阿娘去了后,虽然大伙儿日子照常过,可兄妹三人,哪个心里不是缺了一大块。
一行人都痛哭了一场后,风渐渐停了,时间也到了晌午饭时刻。
大伙儿哭过之后,都有些恹恹的,太阳越发暖和,照在人身上,让人顿时有些想闭上眼睛。
赵书良看了看一众儿孙,又摸了摸吴氏的石碑,“娘子,我先带孩子们回去了,明儿我再来看你。最近我都住在这里,每天都来和你说话。”
然后,他回头挥挥手,“都起来吧,回去先安顿好,明儿再来。”
大伙儿都起来了。
庆哥儿起来后,并没有直接往回走。他慢慢走到吴氏旁边的那个小坟头边,才刚走近,他的眼泪忍不住出来了。
如果说哭吴氏是因为孝道以及被孙氏等人感染,那么这会子庆哥儿哭,完全就是因为内心的真情流露。
妹妹从出生到一岁多,从未离开过他一天,如今再见,竟是阴阳相隔。
她还那么小,吃饭都吃的到处撒,有时候还尿裤子。想到这里,庆哥儿再也忍不住了,扑倒在了坟前,“妹妹,妹妹”。
大伙儿看到庆哥儿哭得伤心,也都跟着哭了出来。
特别是孙氏和赵书良,闽娘是孙氏守了两天三夜才看着她出生的,赵书良更是亲眼看着她长到三四个月,两人都忍不住再次哭了出来。
庆哥儿哭了一阵子后,擦了擦眼泪,摸摸妹妹的小坟头,回头对墨染说,“明儿给妹妹也立个碑,就要小一些的。”
墨染看向赵书良,赵书良点头,墨染忙躬身应了。
庆哥儿亲自给妹妹烧了很多钱纸,嘱咐她跟紧阿奶,别乱跑,要好生孝顺阿奶。
做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