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知愁之味,等到有一日识遍愁滋味,看你能不能说出这句话。”
眼看着小少年出了院子,琳琳才有几分不确定,她有一个习惯,只要是犹豫不决的时候,就想敲点什么东西。
所以顺手捡了一个毛笔在桌子上敲了几下,心里面不住的在笑,父亲母亲到底是什么意思,让家中的孩子去读《佞臣传》,会不会就是所谓的世家教育?
还是说家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琳琳站起来,穿好衣服带着大丫鬟到母亲的院子里,一来是要每天给娘亲请安,晨昏定省是孝道,二来是想探探娘亲那边到底是怎么想的。
到了贾敏的院子之后,母女两个见过面,虽然贾敏掩饰的非常好,但是做了这么多年母女,琳琳还是能够发现母亲那轻微的转变。
要是放在平常见了面,贾敏首先会说要像一个淑女,要有大家姑娘的气派。可是今天见面之后,贾敏根本没有提这回事儿,只是特别热心的询问两个女儿昨天吃得可好睡得可好。
没过一会儿对两个女儿的态度加倍的热情,总之一句话,今天确实是有些反常。
早饭之后,贾敏把两个女儿留下来,对琳琳说“我今天让你兄弟出去买了一些书,你要是最近几天没事就在一边看看,往后不管说话还是做事都要三思而行,当然了,别人说什么事做什么话,你也要在脑子里面过三遍才是。”
琳琳答应了一声,等到家里面的丫鬟带着林黛玉去游廊里面玩耍的时候,贾敏拉大女儿商量小女儿的婚事。
琳琳不可思议的大声问:“您在说什么?您说要把咱们家的黛玉许配给外祖母家的宝玉?”
“小祖宗,你就不能小点声吗?我这只是说说而已,而且这只是我的意思,还没有跟你爹提出来呢。”
“叫我说您这话趁早别说,您倒是跟我说说,您怎么有了这样的想法?”
“荣国府是我娘家,我不是想着往后你妹妹到了他们家不受什么委屈吗?”
“你怎么老想着我妹妹受委屈呢?”
“我算是看开了,做官的,总有一日家财散尽,要是有一天咱们家徒生变故,你们兄弟姐妹谁也照顾不到谁的时候,她也只能靠她婆家了。我不是盼着咱们未来没好日子,我这不是未雨绸缪嘛。”
琳琳觉得贾敏可能到更年期了。所以有几分好笑的跟贾敏掰扯,“天下好男儿多的是,宝玉现在也只不过是一个孩子而已,未来前程没个定论,要是过几年我妹妹碰见一个更好的呢。所以你现在操心有点早了。”
可是看着贾敏的表情并没有舒缓,琳琳决定下一记猛药,“您忘了宝玉的亲娘是我二舅妈了,我二舅妈可不是一个大方的人,一点小事儿就能记个好多年,你觉得要让我妹妹给她当儿媳妇儿,能在她手下有好日子过吗?”
“还有老太太呢?”
“我说一句大逆不道的话,老太太是有今天没明天。你也不用给我那二舅妈找理由,他们家的女人再来的时候,你只需要问问我那珠大嫂子现在怎么过日子的就知道了。”
“要是按你的说法,咱们就不想着荣国府了,要不然这样,我最近留意着你爹爹的那些同僚家的公子,总有一个合适的,你也别在旁边给我乱敲边鼓,我怎么管教你妹妹,你不许乱说话。”
琳琳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跟她犟,只是非常好奇,“我妹妹现在小小的一只,你怎么不替我弟弟多想一些?我弟弟如今这个年纪要相看媳妇儿了,虽然有那么一点点早,但是再晚几年就真的晚了。”
这个社会就是这样,如果不早点下手,好对象都没了,琳琳觉得自己可以慢慢的凑合,但是绝不允许自己弟弟凑合。
就这么双标!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贾敏,跟大家交流一下。
贾敏的人设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大家也看到了,确实是愚孝。关于这个也是考虑贴合实际。原著里面关于贾敏的部分不多,但是有一点交代的清楚,那就是贾敏觉得娘家与别家不同。因为她灌输这个印象,导致林黛玉去了荣国府步步小心,特别怕人耻笑。当时根据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对荣国府的评价已经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也就是说荣国府已经走了下坡路,但是贾敏还不知道,荣国府的人也不知道。贾敏对娘家的抬举就是导致林黛玉悲惨生活的一个诱因,她对娘家有迷之自信和迷之依赖。
贾敏人设的第二部分就是美哒自己的私设了,与原著无关。
那就是贾敏回到京城之后,目睹了荣国府的现状,先是心冷。继而是两家的利益之争,导致她最终倒向婆家。这些利益冲突还是发生在宫内。
这里少不得说一下贾元春,原著给她的判词是“二十年来辨是非”,辨是非这三个字可见贾元春这个人并不是一个糊涂人,或者是一个比较脸谱化的人物。她出场就是赫赫扬扬,看到大观园也知道奢靡太过,不是没有嘱咐过家人不可奢靡,但是很多人听到了也只是风过无痕。她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无力阻止,不止一次交代要好生教养宝玉,令其读书上进,但是贾家没有狠下心去管教贾宝玉。
以上是我对这本书的一点浅见。如果大家有不同看法记得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