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王大娘绕着捷径走。不过片刻,就来到院子门前。确实是如王大娘所说普普通通的小院,占地面积不大,两边邻居院子也正好有些距离。
王大娘敲了敲门,出来了一位白发慈眉的老爷子。对方手里还拿着本古籍,年纪挺大,怎么也有70多岁。穿着洗得干干净净的衣服,全身上下上没有打块补丁,面色也红润,真不像经济堪忧需要卖房子。老爷子身体非常健朗,耳也不聋,见到他们几位站在门外,很是意外。
老爷子奇怪地问道:“王同志,你这是带着他们来看房子的?这位同志你没带女眷过来看看?”
周孝正回他道:“这院子只要我女婿看中了就行。主要是我女儿女婿带着刚出生的外孙三口子居住。我女儿现在还在坐月子,她妈照顾她。我们夫妻都是军人,平时没时间。要是合适我们就可以定下来。大爷,方便看房子吗?”
老大爷笑眯眯地点头,让开路,“进来吧。我们正打算卖了搬到大儿子那。平时家里就我们老两口住。房子你们自己看,我让我老伴过来给你们介绍。”
周孝正一走进院子,就暗自点头。别看外部普通,里面都是好料子。看来这老爷子当初家底很厚实,盖这院子花了不少心思,是个聪明人。除了高高的围墙是土胚石头砌成,院子里正房和东厢房都是砖瓦房。
院子不大,右墙角还有处花坛,整个院子除了靠近花坛那一块土地空着,地面全部铺上小石头。
刚进了改装的正房客厅。张国庆和岳父相视一看,都感觉到彼此的惊讶。他们俩人都能看出,这家底不像是要卖院子的。
看似和寻常人家外屋地没什么改变,可客厅里的桌椅木料很是不简单。
前面摆放的红木八仙桌和几张椅子外,还另外放置着几张样子寻常的太师椅,中间还有一套茶具放在茶几上。
看起来客厅的家私颜色老旧,年代久远。不识货的也许会觉得这些破桌子破椅子一点也没用。可在周孝正翁婿眼中,这些家私可是好东西。那料子还微微散发出清香。尤其那几张太师椅可是整套。
老爷子让老太太带着周孝正翁婿俩看房子,自己拉着王大娘坐下闲聊。看似有意避开对方参观房间。
左侧两间房相通。外间作为书房布置的很是雅致。靠窗土炕上干干净净没有炕琴被子,唯有张特制的围棋炕桌,上面还摆着棋局。炕对面靠墙两排书橱,打开上面全是各类书籍。房间内摆放了张大大的书案,上面还有没干的字画,墙上挂着一幅草书,处处透出书香门第的底蕴。
相邻的卧室,土炕上还有没折叠的被子,看来老太太刚才在炕上刚下来。炕琴上面还有两床厚厚的被子用料全是绸缎、细棉。炕对面靠墙放置着旧式衣柜。前面不远就是张圆桌子,两张大靠背椅子。一整套的家具,木料、风格全一致,很和谐的摆放屋子里。
周孝正眼神微微闪过一丝忧虑,看来这老头不是简单人物。他刚才仔细观察过,书房卧室家具款式再怎么简单,油漆下面全是珍贵木料。
从他进院子开始就发现除了仓房、靠右墙几间是泥草房外,其他处处看似平常,但花费的心血和金钱绝对不会少。
听着老太太的介绍,他有意无意的提了几个问题。过了会,心里微微放松下来。对方的家庭情况和他无关,买卖双方自愿就行。
客厅右边两间一间是有火炕的客房,还有一间里面收拾得干干净净,家里旧棉被、旧褥子都整整齐齐放在衣柜上边。靠墙的衣柜明显是最近几年新做的,木料普通。听老太太说里面放置着他们老两口过季的衣物和一些存着的老料子。看来这对老夫妻很会生活,对于生活质量要求挺高。
出了正房,东厢房按照面积计算该是三间房。其中靠外的两间直接改成了大厨房,成了王大娘口中的两间屋。
他们家应该比较注重饮食就餐。除了一寻常土灶还有一口煤球炉改装的灶台,现在煤球炉灶台上还在炖东西。两个灶台,土灶紧靠隔房,连通隔壁房间的土炕。煤球灶台供应厨房火墙。厨房进门角落还有口压水井,靠墙一口大水缸。
窗户底下还有一排坛子摆过的痕迹。如今虽然清理过了,空气里还有酸菜的味道,交加着大酱的香味。厨房中间放置了张大大的桌子,估计是老人家孩子常来吃饭。后面靠墙的橱柜和桌子凳子都非常整洁,看出是时常打理。
老太太打开了厨房最里面隐蔽的地窖门,往里进去一看,这不算地窖。比起地窖更该称为地下室。这地下室很是整洁,四周边边框框全用泥土刚刚整理过。平时放置口粮和干货,如今里面空旷旷。听老太太说院子里还有地窖,那是大冬天存储大白菜、白萝卜用的。
紧靠厨房剩下间空屋子,里面有张火炕。除了炕琴,别无他物,清理地干干净净。听老太太说这是当初请的阿姨房间。
老太太带着他们来到院子的右边靠近花坛墙角那,一跺跺堆积的柴垛半遮半掩着三间泥草屋。除了其中一间茅房兼备洗澡间外,剩下的房间放置种花的农具,还有不少箩筐杂物、少量煤球。剩下最外间就是老俩口没什么用途的仓房。
最后老太太特意领他们看了屋外的地窖、水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