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这些年一直在大搞基建,为了趁着小冰河期没有真正到来之前,先将铁路扑到西伯利亚,不,现在那里是辽国的安北,辽国将匈奴的北海都给划分到了安北的地盘,不过,这会儿北海还在匈奴的控制之下,那里虽说一年里头有半年是冬季,但是在夏季的时候,水草还是比较丰美的,这里算是匈奴最后的退路,在他们看来,保住了这里,那么即便一时可能受挫,匈奴也还能东山再起。所以,即便如今的北海对于匈奴来说就是个纯粹流放犯错贵族的地方,但是,匈奴人依旧在这里保留了不少力量,以免被侵蚀。
刘昌虽说对北海也很眼馋,但是,他目前真没有对北海下手的意思,毕竟,他现在往北探索人还不够呢,因为现在航海技术的问题,刘昌并不打算横跨太平洋去寻找美洲,要知道,相比较来说,如果是从北极圈那边一路往东,那里只需要通过一个海峡,就能到达美洲大陆了,这可省力太多了。虽说那边会有冰山还有浮冰,但是选择夏季的时候启航,很容易就能渡过海峡。
有着这样的想法,刘昌就一直在往北边铺设铁路,在北方设置聚居点,这些聚居点一年也就是居住半年,大家夏季的时候过去伐木修路,开采各种资源,然后到了快要入冬的时候跟着运回来的木料之类的物资一起返回。现在辽国这边木材行情一直很不错,虽说海船已经开始尝试使用钢材作为船体,但是甲板还有其他一些部位,还是用木材比较好。另外,辽国每年还会出口大量的优质木材到汉室,汉室那边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的木材用于建筑,不过是给活人还是给死人,都是需要使用大量木材的。辽国的木材物美价廉,比起汉室自个从深山里面采伐巨木要划算得多,因此,现在汉室那边,在修建宫室墓室之类的时候,首选就是从辽国进口需要的木料。辽国采伐运输木材成本要低得多,效率也很高,安北那边平原上就有大批不知道生长了多少年的参天巨木,原本为了修建铁路和聚居地,就要砍伐掉一大批,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一年工作半年,就能挣到大笔的钱,这对于许多刚刚到辽国的青壮年来说,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正是因为安北这样丰富的自然资源,刘昌一路往北开发的策略才一直没有搁浅,这些可都是好地方,哪怕一年只能开发三四个月呢,收益也是划算的。虽说前期投入比较高,但是,
若是愿意在冬季的时候还留在聚居点值守维护铁路,那么还能得到更多的补贴。不过,一般人真的不怎么乐意在那里过冬,不光是寒冷,还经常会遇上饥饿的野兽,如今可不需要什么野生动物保护法,原本这里就是那些野生动物的家园,在修路的时候,遇上什么棕熊、大虫、野猪简直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好在修路队配备的武器也很给力,只要不落单,遇上这些猛兽也就是给他们餐桌上多添一道菜而已。
现在维护铁路的是专门的护路军,辽国这边的常备军团会轮流赴各条铁路沿线驻守,辛苦的确是辛苦,但是有这样的经历,回来转业或者是累计功勋的时候,也有不少的加成。这年头辽国的军队能够捞到的军功其实并不多,匈奴人根本不愿意跟辽国打,辽国也没别的对手,军队光是正常戍守,根本别指望捞到什么军功,因此,只能是参加各种建设兵团,还有就是到各个自然环境比较恶劣的地方去驻守,那就是直接按照时间计算功勋,所以,许多想要在退役之后混个一官半职的人还是挺乐意去这些地方的。
现在辽国这边的许多国策并不再对汉室保密,只是汉室那边研究来研究去,也没法照用。说白了,辽国之所以能一直保持这样的活力,那是因为在辽国,各行各业都处在一个健康向上的状态,一个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不用担心未来。收费低廉的公学,让他们可以轻松接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虽说其中大多数孩子都比较平庸,不可能进一步深造,只能转而进入各种职业教育学院学习。这些职业教育学院学制很短,就是向工业输送成熟的产业工人,一些人就是普通的螺丝钉,还有一些在这上头有天分的就可以成为工匠一级的人物,他们也能通过这个途径,成为技术官僚的一员,所以,大家并不会一门心思想要进入高等学府。
而在汉室,这样的路子根本就是走不通的,一个士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愿意跟一个大匠平起平坐,另外就是,汉室这边的大匠就是经验堆出来的,他们没什么学问,就是从小做学徒,然后跟着上头的师长学习,还得防备着师长留一手,以至于许多大匠的传承还是父子相传,他们就是典型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的大半知识都是在实践之中积累出来的,根本不成体系,所以,他们最多是在少府的体系里面做个小管事,指望他们成为官僚阶层的一员,他们还真没这个能耐。
另外,汉室即便是封建王朝中少有的将统治深入到了基层的王朝,但是,上升渠道依旧是有限的,因为汉室的财政情况根本养不起那么多的官员。若是不给相应的俸禄就各种封官,那么,带来的后果就是,官僚阶层的迅速**,毕竟千里当官只为财,如果当官的合法收入不能让他们过上体面的官员生活,他们就想要想办法将权力变现。高薪未必能养廉,但是除了少部分的正人君子,否则的话,低薪是没法养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