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集的地方距离村子里有些远,苏瑜跟马琴搭乘了同村人的驴车。
在南方,赶集也叫赶场子之类的的。
苏瑜穿到的这个地方,是初一十五有大集,逢三七还有小集,每年还有一次庙会。今天是小集,不过人还挺多的。虽然天才麻麻亮,但一路上都能看到许多赶集的人,有些带着自家产的鸡鸭鹅之类的,有些挑着空扁担,也有带着孩子去的。
苏瑜以前只听人说过农村的集市,并没有亲身体会过。据说在那个时候,赶集是村子里人们的大盛会,不仅能够买卖自家产的东西,还能见到许多只有城里才有的东西。是很早以前,经济不发达时,由以物易物发展而来的固定形式。
到了集上的时候,人已经挺多的了,路两边都是买卖东西的小摊子,连个店铺都没有。有的摊子还能见到个架子桌摆东西,很多连桌子都没有,就在地上铺一块东西,然后再把要卖的东西摆上去就完事儿了。
那卖鸡鸭鹅的更简单,笼子往那一摆,或者捆着脚放那,扑腾都扑腾不动,等着人来挑选。
跟现在有些小城市里的早市差不多。
人挨人地走了一小段,苏瑜看到了卖豆腐、卖调料、卖副食品,还有鸡蛋糕绿豆糕这些的,倒是还没有发现有卖酱料的。
马琴来集上是打算买点布回去,集上有时候能遇上卖处理货的,虽然花色纹样有欠缺,但是价格相对比较便宜。
苏瑜跟着她一起看了看,发现了许多只有在她很小的时候才会见到的布匹材料。有那种涤纶腈纶的,因为快夏天了,还有一种类似雪纺却比雪纺要厚一些的纱质布,看着还挺丰富,就是颜色相对种类上少很多。
“这个料子好,快夏天了,可以裁个裙子。”苏瑜指着一个纱质布料对马琴说,“你皮肤白,穿这个好看。”
马琴脸上带出一些心动,但还是摆摆手,“那哪行,太花哨了,而且又这么透。再说,穿啥裙子啊,又不方便做活儿。”
“透不透的倒是有办法解决,不过你不喜欢就算了。”苏瑜笑了笑也没再劝。
这种料子的布比别的贵一些,这个时候大家伙日子都不好过,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劝人过度消费如同杀人父母啊。
“嫂子,前面那几个棚子里都是卖饭的,我跟你去那边看看吧。”马琴知道苏瑜是想把自己做的酱料卖掉的,但是因为来的晚了,没有空位再摆摊,因此这样提议道。
苏瑜看了看,也没发现什么还能容下她的地方,而且在她印象里,每个地方摆摊卖东西都会有些约定俗成的规矩,这些她现在还不知道,还是要小心谨慎一些的好。
“行,那咱们去看看,不过咱们先别提卖酱的事儿,看看再说。”
卖饭的地方就热闹多了,有卖拉面的,卖羊杂的,卖包子粥饼麻花油饼豆腐脑的,还有粉汤饺子凉皮的。
苏瑜都惊奇了,这也太丰富了。
不过看了一圈,苏瑜也没发现能够消化自己这些酱的店。
倒是在这条道转角的地方,卖饭棚子的背面,有一家酱料铺子,而且还是有房子的店,而不是棚子摊子。
两人进去看了一圈。
这家店里多数是些酱油醋花椒大料之类的,也有一些类似豆腐乳、腌菜用的粗盐粒之类这样的东西,是个固定开在这儿的店。
马琴看向苏瑜,觉得把东西卖给这老板就挺不错的。
不过苏瑜在集上转了一圈之后,反而没有就这样简单把东西卖掉的打算了。
她拉着马琴出了店。
“嫂子,你咋不卖呢?”
“你看他们家,什么都卖,但是人却不多,位置又不大好。老板应该不会买我这些不知道好不好卖的东西,就算收下了,价格我也不一定满意。”苏瑜心里这会儿已经有了主意,“我前面看着个摊子好像快卖完撤了,咱们过去看看。”
那是个卖豆腐的摊子,来的时候苏瑜见还是几大板的豆腐,这会儿已经只剩下一点点了。之前她大致看了一眼,当时就觉得老板人挺和善。
一个集上卖豆腐的摊子挺多,这家是卖的最快的,可见应该是常来摆摊,东西实惠好吃。
“买豆腐啊?要卤水的还是石膏的?”老板热情地问苏瑜二人。
“您这剩的是什么的?”摊上一共也没多少了,苏瑜想着要是合适就全买回去,她知道好多种豆腐的做法呢。
老板笑了笑,“这一大块是石膏的,那一点儿是卤水的。我家离得不远,你们想要,可以跟我上家取去。”
“我不喜欢吃卤水的,还是这块儿石膏的吧。”
老板先算了豆腐的钱,然后道:“呵呵,妹子是第一次来咱家买豆腐吧?咱家这个卤水豆腐跟寻常的不大一样,味道好吃,买的人多。这块儿没多大,就送你尝尝,好吃下回再来。”
这老板还挺会做生意的,小本生意,还舍得这样拉拢顾客的可不多见。
苏瑜付了钱又跟老板聊了几句之后,这才开口,“老板,你这摊子这会儿不用了,可以借我用用吗?”
老板爽快地同意了,“妹子尽管用。不过妹子,你是打算卖点儿啥?”
“您等会儿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