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我用古诗剧透历史[历史直播]> 19. 【纪实诗】杜甫三绝句 一而再,再而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9. 【纪实诗】杜甫三绝句 一而再,再而三……(2 / 3)

不能为夏桀、殷辛而昌盛。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

“圣人固然是千载明君,可太宗、那可是太宗!振古而来,唯此一人!”

李隆基才舒展没多久的眉眼再次冻结,他盯着跪地的邓景山,冷笑不止:“好、好、好……好你个邓景山!”

邓景山无所畏惧地抬着头:“臣实话实说,绝无虚言。”

见所有臣子都抬头望着自己,李隆基强忍怒意,一字一顿:“既然爱卿认为朕不如太宗,那朕倒偏要让你看看朕的本事。朕会让你心服口服地承认,到底谁才是千古一帝、万世明君!”

言罢,李隆基趁众臣不备,猛地挥手。

“别!”

“圣人!请住手——”

众人一跃而起,阻拦的呼喊堪称撕心裂肺,可惜缓不济急,大家眼睁睁看着水幕上的文字变成了【您已拒绝对方的好友申请】。

见状,就连好脾气的郭子仪都忍不住对李隆基怒目而视,上前一步痛心道:“圣人,您为何如此?!”

“安史之乱尚未发生。”李隆基不慌不忙,面色自得:“无需太宗助力,朕自己就能阻止安史之乱!朕会让你们看到朕的实力。”

“这是赌气的时候吗?圣人,您何时才能……”李光弼气得甩袖,看着面前一脸傲慢的李隆基,他又说不下去了,最后只能一声接着一声叹气,仿佛瞬间老了几岁。

“圣人您……您!唉!”郭子仪深深望着李隆基,顿了顿,又是一声长叹。他强忍着泪,转头望向李光弼,疲惫安慰道:“事已至此,蓟郡公,咱们还是研究下子美的诗吧。河西那边还得靠你领军,你要振作起来!”

众臣摇头叹气,也不待李隆基发话,自顾自地聚成一团,第一次集体孤立了他们的圣人。这次就连李亨都成功加入了聊天队伍,他在路过父皇时,响亮得地“啧”了一声,假装自言自语:“皇帝和皇帝,区别还挺大。”

“小兔崽子,你!”

李隆基暴怒,正欲上前把李亨揪回,但石潭骤然响起声音——这一次,所有人反应极快,前扑后拥地将石潭围了个结结实实,默契地把李隆基挤到了最外侧,不让他靠近。

月兮的声音很快再次响起——

【杜甫的“三吏”“三别”完整而集中地描绘了“安史之乱”时期普通百姓生活的苦难,深刻描写了民生疾苦,展现了田园荒芜、夫妻分别,青壮年乃至老人被征丁,战死沙场的情景,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不幸和困苦。】

【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三吏”“三别”或许可以被称为杜甫最著名的纪实组诗,但绝不是他内涵最凄惨悲哀的诗篇。就像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绝不仅限于战时的刀枪剑戟、横征暴敛。】

【而其中最为惨痛的,莫过于天灾人祸下的饥荒问题——自古以来,教化百姓莫不以伦理为重。但在饥荒的巨大生存压力下,灾民被逼弃子逐妻、父子相卖。若是不幸遇到军阀割据、赋敛加重,连“雇妻鬻子”都不能渡过难关时,百姓就会彻底沦落到“互相啖食”的悲惨境地。】

【公元760年,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而大唐又不幸连遇天灾。据史书记载,当年自四月雨至闰月末,大雾不止。米价翔贵,人相食,饿死者委骸于路。】

【761年,秋,江、淮大饥,人相食。三吴大旱,饥甚,人相食。同一年,梓州刺史段子璋自称梁王,进陷剑州,后成都牙将花敬定出兵平定,花恃功大掠,将士肆其剽劫。妇女有金银臂钏,兵士皆断其腕而取之,乱杀数千人,光远不能禁。】

【762年,三吴饥,人相食,淮河之境,胳□□成岳。同年,旱饥引起大疫,死者十七八。同年,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反唐,为部下李忠厚所杀,李又纵兵残杀无辜,民不聊生……】

【犹记得安史之乱前,天下太平,生活富裕,米价每石不到两百钱,人行万里不用带武器。杜甫在《忆昔》一诗中说:“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今昔对比,惨不忍睹。】

【经历了761-762这段天灾人祸的黑暗岁月,目睹了人相为食、军阀倾轧的悲惨景象,诗圣杜甫由此写下《三绝句》。接下来,月兮就将围绕这首组诗,为大家讲解安史之乱后期,这段人吃人的黑暗岁月。】

石潭边的众人头晕目眩,他们的灵魂仿佛顺着月兮的声音脱离了躯体,飘荡在荒无人烟的田野上,环顾着千疮百孔的土地——

龟裂的大地上随处可见森森白骨,道旁的树木也已倾倒在地。树皮、叶子……但凡能饱腹的部分早就被饥饿的百姓扒得一干二净。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苍天呐!为何要让我大唐百姓遭此一劫?”石潭边,将军们老泪纵横。

【您收到一条好友申请】

石潭突然的变动惊醒众人,李隆基面色大变,撞开人群冲到了最前。在看清文字的刹那,他目眦欲裂、如遭雷击。

李隆基口中喃喃着“不”字,眼神散乱、状若疯癫。就在高、封二人试图伸手拉他的瞬间,李隆基突然一声咆哮,不要命地扑向石潭——

然后被重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