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英子早已在大哥背上沉沉地睡熟了。
进屋,把她放炕上,脱了鞋,放平之后盖上被子。
把她摆弄着睡下,又是脱鞋又是放平的,她居然没醒,鼻息深沉均匀,小脸红扑扑的,熟得不能再熟了。
这间小西屋是英子的闺房。
梁进仓几乎不会到这屋里来。
很早以前是没有这间小西屋的。
梁进仓小时候跟着父母睡,后来弟弟出生,几个仓渐渐大了,大一个就赶走一个,去西间屋炕上睡。
把英子捡回来,那时她六岁,还是跟着父母,还有小三,73年出生的小四儿,都在东间屋炕上睡。
再后来渐渐大了,再跟父母一个炕上睡就不方便了,而英子又是个闺女孩子,也不可能去西间屋跟几个仓一个炕。
后来就在院子里,贴着西墙盖了一间小西屋,里面也盘了一个小火炕。
冬天的时候往炕洞里塞一些碎柴禾,塞结实了点上,可以慢慢燃烧一夜,不单是炕上,整个小西屋也暖烘烘的。
田富贵的妹妹玉芬跟英子一样大,同班上学,因为彼此的哥哥是铁哥们,她俩也就成了最要好的玩伴。
富贵家里也是兄弟姐妹众多,一个姐姐出嫁了,玉芬没地方睡,就借住到大仓家,跟英子睡在这个小炕上。
这个点儿刚吃晚饭,玉芬还没过来,梁进仓放下妹妹没有立即出去,而是在炕边坐了下来。
他怕自己一走英子会惊醒。
墙上的煤油灯闪烁着豆大的火苗,光线不会太明亮,梁进仓不由得对熟睡的妹妹多看了几眼。
好几年没看她熟睡中的样子了。
看着这张熟悉,又似乎大变样的小脸,越看越像小人书上的狐狸,皮肤越来越白了,玲珑挺翘的小鼻子,小嘴粉红湿润。
一股温泉般的亲切充溢上来,灌满了他的胸腔。
父母遇难的那年她六岁,已经是个记事的年龄,甚至四五岁时候的事情也还能断断续续记得。
从她并不完整的描述中,能够推断出她家在城里条件很好。
只是不知道出了什么变故,一家三口颠沛流离至此,以致夫妻俩把所有衣服给女儿包上,他们活活冻死也不敢进村。
那一段童年的悲惨经历,对英子来说可能是终生不能抹除的心理阴影。
梁进仓知道自己也永远忘不了72年冬天看到的那一幕人间惨剧。
虽然家里人都拿英子当亲生的对待,但梁进仓知道英子的心理阴影。
虽然她从不表现出来,但梁进仓能够感同身受地知道她会时不时地悲伤,难过。
肯定也有对死去爸妈永难忘却的想念。
所以梁进仓就加倍地对妹妹好。
小三和小四儿都比她小,但在梁进仓那里,小三小四儿的待遇远远赶不上他们的姐姐。
不管是吃的用的,任何任何,都是对英子优先对待,每当她推让给弟弟时,那俩小子要是敢伸手接受,必定是被大哥踹飞的悲惨下场……
母亲走了进来,她从刘媒婆家回来了。
“睡了?”母亲说着,伸手摸摸闺女的额头。
“国成家怎么样?”梁进仓轻声问。
母亲摇摇头,在小炕另一边坐下来:“我觉着你应该再过去趟。”
“怎么了?”
“刚才回来的时候,路过大井,国成家突然从抬子上翻下来,要不是别人拉得快,她就一头扎进井里去了。”
梁进仓惊讶极了:“不必要吧?你没跟她说钱和东西都送回去了,咱不要了?”
“说了,不管用,躺炕上瞪着俩眼,谁问也不说话,好几个人在那看着呢,看那样只要一离人,还得寻死。”
“她不是那么脆弱的人啊!”梁进仓捏着下巴,“难道还有别事?”
“俺和他们商议来,猜着应该还是怕你这事没完,过后你还让贾家兄弟找她的事。”
说到这里母亲长长叹口气,意有所指地说:
“姓贾的老一辈少一辈在这村里干了多少坏事,作孽啊,那都是些畜类,谁不朝他害怕,谁敢跟他近了!”
梁进仓怕母亲把这个话题继续展开,赶紧说:“你的意思让我过去跟国成家说明白,让她不要怕了?”
“对,我和你一块儿过去,咱娘俩都说点好话,让她放心就好了。”
梁进仓钦佩地看看母亲。
母亲虽然个性很强,惹着她了那也是村里的母老虎,但她讲理,虽然农村妇女的狭隘是不可避免的,但总比一般妇女的格局要大。
村里有人开玩笑议论母亲,说她年轻的时候那是没参加部队,要是给她机会的话,肯定是双枪老太婆式的人物。
亲支近派,左近邻居,但凡有点事,喜事丧亡,哪回不是母亲跑在头前。
那年村里塌了地瓜窖子砸进去俩人,谁也不敢下去,是这只母老虎跳进去给扒出来的。
虽然死了一个,但总是救活了一个吧!
这时候玉芬吃过晚饭过来了。
母亲嘱咐玉芬晚上睡觉看瞅着点,要是英子有什么异常,就去敲东屋窗户。
玉芬有些奇怪:“英子怎么睡这么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