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这样,那活该一辈子待在农村。
报上名的,家里人都很高兴,晚上纷纷带东西上门,一是感谢四爷给了机会,他们也知道要不是四爷在厂里做的好,村里人连知道都不会知道,何况还有报名的机会。
二也是想要四爷多照顾点自家孩子。
四爷并没有收,丑话也说在前面,机会他给了,但一切还要靠自己,他是不会徇私的。
至于其他没报名的,四爷就不管了,在林家住了一晚,第二天就回了省城。
厂里这边也很热闹,报名的人络绎不绝,从早到晚没个消停。
四爷也很忙,还拉着林夏一起忙,要编写一些教铺资料,要安排上课的内容和节奏,然后还要紧急培训优秀的员工怎么当教员。
加班加点忙了半个月,总算要开课了,讲课的地点选在厂里的大礼堂,每天上四节课,一节课2个小时,老师都是厂里各部分优秀的工人。
每半个月有一次测验,如果测验不及格就会被刷下去,三个月后,都合格了才会留下来当正式员工。
这算第一次实行,知道的人不多,所以报名的也就130多人,大礼堂的一半都没有坐满,不过对那些教员来说,已经很多了。
他们很多人都是老老实实勤劳肯干的工人,在人前讲话的机会不多,所以上午两堂课就安排了四爷和林夏。
四爷不用说,什么大场面没见过,林夏也不怵,当娘娘的时候,上千人的宴会,她还不是大大方方的站在四爷身边。
有了他们的开场,知道了应该怎么做,该讲的内容又早已经背熟,下午讲课的工人也顺利完成了任务。
一开始结结巴巴,但后面越讲越顺,虽然还是会紧张,但好歹吐字清晰,也没讲错内容,这就可以了,毕竟是第一次。
有了好的开始,后面的培训就慢慢走入正轨,出现点什么问题也能很快解决。
等到三个月后,最后一场测试,还剩下80几个人,算是比较不错的成绩。
其实在最后一个月,这些人已经基本在上工了,算是实习,最后的测试也不再是考试,而是他们实习的部门领导给出的考评。
基本上如果没有犯下什么大错,都能留下了。
事实也是如此,除了极个别的犯了错误,都留下来了,并顺利成了正式员工。
林大哥和林大嫂都留了下来,林大哥会开车,就留在了外联部,林大嫂细心,去了小零件生产线。
这时,新厂已经建的差不多了,机器都到位了,这些人全部调入新厂,正式投入工作。
对于这一次的培训,厂领导都非常满意,觉得应该把这件事继续做下去,源源不断的为厂里培养人才。
他们想要四爷专门负责这个,但四爷没答应,他主要还是想做新机器的设计,专注于研究。
但这个机会确实不错,于是四爷推荐了一直跟着他的一个同志李红兵。
李红兵很善于实务,就是在研究一途缺乏创新,去管理培训的事肯定能做的很好,懂技术又懂实干的人才。
他走马上任之后,立马整理资料,总结经验,开始第二批的培训计划。
虽然填充了80多人,但还远远不够,招的人自然越多越好。
新厂那边的条件比旧厂这里好太多,虽然偏僻了点,但不管是厂房还是住宿条件都好了一大截。
四爷和林夏就分配了一间三室一厅的大房子,林大哥大嫂也不错,两室一厅。
因此楼房建的多,现在的员工,只要是正式的就有房子分配,而且是那种简装修过了的,房间刷的雪白,有独立的卫生间和阳台。
这样的条件在这个年代是最好的了,所以工人们纷纷要求调去新厂。
厂领导商量来商量去都无法决定谁留下谁去新厂,哪怕是投票依然有很多人不满。
最后还是四爷出主意,干脆全部都搬去,旧厂就卖给别人做厂房,卖的钱直接把新厂到省城的路修起来,修的大一点,正好运货。
领导们一合计,干了。
另外四爷还给出了一个不是主意的主意,那就是路两边的地,可以私人买下来建房子,只要规划的好,以后妥妥会成为一条繁荣的街道。
这事四爷也没瞒着,消息稍微灵通一点的都知道了,但真这么干的人却不多,毕竟这年头没几个人手上有闲钱的,只能看着大好机会溜走。
四爷和林夏申请一块很大的面积,找了人帮忙,打算马上就动工修建,建几栋住宅,自己不住,以后或卖或租给厂里员工的家属都行,毕竟以后招的人多了,不是谁都有分配房子的。
林妈这些年充分见识到了四爷的能耐,所以把这么年赚的钱都拿了出来,让四爷一起操作。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