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郢就在庭院里, 他一贯恪守礼仪, 很少踏进屋里去。
一人站在莲花方塘边, 端的是身姿挺拔,修如翠竹。
宁莞举步下了石阶, 稍稍驻足, 略略思索片刻, 还是缓步走过去将手里的桃木盒递了回去。
楚郢宽袖半掩下的指尖微动了动, 阗黑的眸子正正看着她, “送你的。”
宁莞温言笑道:“这样不大好,侯爷还是收回去吧。”
楚郢沉默半息,抿了抿唇,到底还是抬手接了回来。
宁莞收回手, 舒了舒眉,问道:“侯爷要不要进里去喝杯茶?”
楚郢摇摇头, “还有事。”
灾后事物繁多, 一时得不了闲。
他来得快,走得也快。
夕阳黄昏, 楚郢靠在宫墙外,望着天际浮染的晕色, 吃完最后一口糕点。
齐铮牵着马过来, 直觉他心情不大好, 小心问道:“侯爷?你怎么了?”
楚郢把空的木桃盒递给他, 淡淡道:“吃撑了。”
齐铮:“……”没送出去就直说嘛, 我又不会嘲笑你。
齐铮暗里嘀咕了两声。
楚郢没理会他, 翻身上马出了皇城。
这场地动波及甚广,即便他这一个多月里,早早就暗里做了准备,有些伤亡损失还是难以避免,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善后处理。
……
楚郢一走,宁莞便又回了屋,坐在榻上看着槅扇外栽种的一棵合欢树。
国师之事已成定局,明衷皇帝态度坚决,事已至此,不能抗旨也跑不了路,除了硬着头皮上,也别无他法。
左右有言在先,天灾难测这一点敞敞亮亮的说得清楚,也不必太过担心。且俸禄颇丰,时间悠闲,比起旁的,待遇还是很不错的,即便现在其实不怎么缺钱,好歹吃公粮,听着总是格外叫人放心的。
大宁莞支着头,静坐了一会儿,徐嬷嬷已经招呼人摆好了晚膳。
用过饭后消食沐浴,舒舒服服睡了一觉。
次日天色未亮,尚不到卯时,徐嬷嬷领着宫人叩响房门,听见里面有些微动静,方才慢步入里,打起天青色软烟罗的帐子,如云絮飘飘的一把尽数挽在两头的银色弯月小钩上。
烛光刺眼,宁莞抬手挡了挡,稍缓过一会儿,就听徐嬷嬷道:“国师,该起身了,早朝该要迟了。”
这几日都是睡觉睡到自然醒,突然要起来上早班,宁莞还有点儿不大习惯,慢腾腾地坐起身来,整个人都有些放空。
直到徐嬷嬷又催促了一番,宁莞才掀开被子穿鞋下床。
简单洗漱,徐嬷嬷便取过连夜赶制送来的衣裳,这是一套黑纱裙,并无过多图案绣纹,略似道袍的规制,雾轻纱垂垂而落,旖旎柔软,触手微凉。
国师并未正儿八经的官员,没有官阶,自然也没有官袍。
“这是按着前朝规制做的改动,国师试试合不合身。”徐嬷嬷露出一抹笑,解释道。
宁莞依言换上,徐嬷嬷替她束了束腰带,捋顺袖摆,左右一瞧,愈见气质出众。
黑色庄重,轻纱如雾,动作间飘飘似有风。
人像西山的雪化作了水,还带几分来自众山之巅若有若无的冷淡,却也有着曲江水中的柔和清致。
徐嬷嬷不由自主放缓了呼吸,态度更是恭谨了几分。
宁莞用完早饭,殿外已经站了两人,一男一女,俱是黑衣皂靴,腰配雁翎刀。
这是明衷皇帝拨给她的,女名叫浮悦,男的叫浮仲,说是功夫都很不错,给她随身带着。
宁莞冲他们点了点头,三人便往朝政殿去。
现在离上朝还有些时候,原本总喜欢踩点儿来的几位大人早早就到了地方,三五聚在一起窃窃私语,尤其是翰林院学士那里,更是围了不少人打探昨日拟旨的消息。
国师叫什么名儿啊?
长什么样子?多大岁数了?
是从哪个山头来的?
以前怎么一点儿风声也没听过呢?
翰林院学士哪里知晓啊,就算知道,那也不能随便说啊。
人家问,他就摇头,摇头,再摇头。
王大人在旁边听了半天,结果发现这老大人知道的还没他清楚,于是又晕乎乎地拱着袖子从人群里挤了出来,眼珠子悄悄一转,看向站在前面的宣平侯,心里习惯性地发虚。
再想到当日宁姑娘来找他说的那些话,他更虚了。
王大人摸了摸鼻子,悄悄挪远了些。
很快有内侍来传话,各人也不敢再逗留低语,王大人也是忙忙依次列,手握朝笏,自西北向上行至殿内。
一番跪地作揖,衣物窸窣,他偷瞄左右,便瞥见右侧阶下一抹覆着黑纱的暗色裙角。
他不着痕迹地抬了抬头,果见着熟悉的面孔。
宁莞正跟着太上皇往上走,察觉到视线,也没怎么在意。
踏上汉白玉石阶,她便静立在太上皇落座的镂雕蟠龙宝座旁,目光半半垂落,聚在右前方龙椅一角。
兴平帝也没说什么,先与诸臣道起了正事。
当今是个勤政为民的好皇帝,不过却有个又暴又急的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