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星捧月似的被围在中间, 方长庚表示他早有心理准备了。虽然他表面上一派淡定, 但见到家人高兴不已的样子, 嘴角还是不自觉地翘了起来。
“先喝口水!别站着!”老李氏拉着方长庚到桌边坐下,方大山转身就要去倒水。
方长庚连忙叫住他:“爹你坐, 我自己倒就行。”说完就要起身。
老李氏立刻压着他的肩膀让他坐下,用又哄又坚定的语气道:“没事, 让你爹去, 这一路回来都累坏了吧?好好坐着昂!”
方长庚无奈,不过方大山倒是不介意这个,乐呵呵地给自己儿子倒水。
“今天怎么没客人?”环顾四周一圈, 椅子都倒放在桌上,不像是营业的样子。
小李氏语带笑意:“这几天哪有心思做生意, 就等着你回来,咱们再在村里好好办一次酒。”
方长庚笑着点头:“县城里也得办一次,到时候除了我在县学的教谕和同窗,按规矩还得把县衙的县令还有书吏们请来,不然就失礼了。”
全家人再次都坐下来, 方大山乐道:“早就办过了!报完喜第二天就办了,许县令、几位书吏还有沈教谕, 对了,还有好几位来头很大的地主乡绅,全都来吃酒了。”
方长庚有些惊讶, 没想到他们把事情办得这么周全。
小李氏见状笑看了方大山一眼, 然后对方长庚道:“你爹一得知你中了举, 立刻去找沈教谕打听该做什么礼节,说是这酒要趁热乎办,等你回来就太晚了,所以就没等你。”
方长庚连连点头,除了念书别的都不用他操心,他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酒楼临时歇业,一家子坐着牛车回了云岭,家里那头老牛去年冬天就没了,现在这头是新买的,才三岁,看起来十分精神机灵。
牛车接近院子时,方小宝和三丫正站在堂屋门口不停张望,看见他们回来了都开心地跑出来,先向长辈们打了招呼,然后迫不及待地凑到方长庚身边笑,满眼的崇拜。
“二哥,你真厉害!”方小宝笑眯眯地,但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会扯着方长庚袖子闹了。
她们两个今年都已经十一岁,三丫在方小宝行为举止的潜移默化下不像她两个姐姐那么内向,反而挺活泼的。但两个人都到了会想事情的年纪,再加上一直安安静静绣花的影响以及小李氏对她们的引导,所以比起以前沉稳了很多,就连方小宝都不咋呼了,不说话的时候倒像个文文静静的小姑娘,让方长庚还挺不习惯。
不过女孩子到了一定年纪就会变得喜怒不定,心思深沉,好在方长庚也不是那种什么都不懂的钢铁直男,至少她们的想法也能猜出一二,所以对于目前这种情况,方长庚也不觉得意外。
“你这丫头,又不是现在才知道,这时候才想起来夸我?”方长庚开玩笑道。
三丫和方小宝都嘿嘿笑起来,但没有说话。方长庚心里有些感叹,发现小时候那些时光确实已经远去了,再加上这些年他一直在外面求学,没有见证两个妹妹的成长,这种程度的生疏感不可避免。
老李氏跳下牛车,摸摸她们脑袋,然后一左一右拉起她们的手,慈爱又耐心地问:“你们弟弟呢?在屋里玩不?”
何氏正小心翼翼地托着小幼清的腋下让他踉踉跄跄地迈着小短腿从二房屋里出来,听到这话立刻抬头笑道:“都回来了。”
方长庚笑着走过去抱幼清,何氏有些受宠若惊地把孩子交给他,看到幼清“咿咿呀呀”奶声奶气地叫,咯咯笑着用嫩豆腐似的脸蛋去贴方长庚的脸,一大一小明明不是亲生的,却出人意料地亲近,不禁心里也软了,放心地转身去收拾屋子。
方大山和方二山去安置牛车,其余人则都进了堂屋说话,到了饭点就准备吃饭,逢上这样的大喜事,方家人干什么都步态轻快,那笑就没从脸上下去过。
只是他们暂时都还没想过方长庚考上了举人到底意味着什么,毕竟方长庚是他们族里第一个考上举人的,都没经验。
吃饭的时候老李氏问:“乖孙,你现在是举人老爷了,我听咱们隔壁铺子的老板娘说,考上举人就能做官,是不是真的啊?”
方长庚笑着解释:“是有做官的资格了,但能不能上任还要看有没有空缺的官位,是要排队的。就我现在的资历和年纪,当县令肯定没什么希望,有机遇的话勉强能当个主簿,但要去外地。”
年龄其实不是关键,这属于人为可操控的内容。想在大宋,官员都有两套年龄,一个是“实年”,还有一个“官年”,根据需要可长可短,全凭意念。
《儒林外史》里的范进,五十四岁才考上秀才,为了当官去广州面试时居然在学籍证的年龄一栏里填了三十,虽然是,但历史上改个十岁八岁的根本就是稀松平常的事,只不过扮嫩的居多而已。
老李氏一听就不同意,断然否决道:“那不行,去外地不行!宁愿不要当这什么主簿!”她早就逮着机会就打听过了,这主簿一年下来撑死也就二十两俸银,养家糊口都不够,活还又多又累,说什么也不能让孙子去外地受苦。
小李氏放下碗笑道:“娘,长庚现在不急着当官,他还得去京城考会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