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惠亲王忽然出手相助,大出林黛玉的意料。林晨曦认为这是忠惠亲王对他们千里迢迢给他送去宫里赏赐的善意回报,与他不过是举手之劳,于是也不在意。但他也知道皇家尊严,必须要礼仪周全,于是很认真地写了封道谢的信函,请人转交给了忠惠亲王,表示林家的谢意。林黛玉却是蹙眉思索了半响,不明白这位疑似老乡的用意,但现在猜测也是无用,只得撂开一边。
忠惠亲王在江南开始查办兴盛了数十年的甄家,掀起了惊涛骇浪。他身份尊贵,又深得皇上信任,光凭着这身份就足以震慑人心。自下江南数月来,众人都见到了忠惠亲王手段凌厉,态度坚决,虽是携带着皇上的旨意而来,但他却仿佛不仅仅是办理朝廷委派的公事,也让人惊颤地感受到那埋藏其下的,对甄家隐隐的恨意。
甄家自然不甘心坐以待毙,想尽了一切办法来自救。一方面,甄家家主在江南四处拜访联络各级官员,有的是利诱请求,有的是胁迫威逼,彼此建立攻守同盟,准备联合起来向忠惠亲王施加压力,以期逃过一劫;另一方面,甄家当家夫人带着嫡出小姐急急忙忙地坐船上京,准备去向太上皇和宫中的甄太妃求助,也是避祸。甄太妃是甄家出去的女儿,娘家安危存亡之际绝对要拼尽全力管的,怎么的也要求得太上皇出面,让他命令皇上放甄家一码。甄家向来是替太上皇效力的,在江南多年是搜罗了不少财富,但大半不也是用在了太上皇身上么?仅仅太上皇六次南巡接驾,那银子就花得如流水一般,那可不就是民脂民膏么?太上皇可不能过河拆桥,抛弃咱们这些忠心的臣子不顾啊!要是这样,可不得寒了大家的心!
忠惠亲王和林家有交往的事,甄家不知从何处得知了,甄家二房的夫人还特意送了厚礼,派人送了帖子来,期盼着上门拜访一回。林黛玉自然不肯收礼,也不愿见面,甄家是一定会覆灭的,林家可不蹚这浑水。什么甄家和林姑娘的外祖家是几辈子的老亲,还请看在这情分上,出面给甄家说一说情,呵呵,林黛玉连贾家都已经断亲了,何况八竿子打不着的甄家!林黛玉果断以身体不适,不见外客的理由闭门谢客了。
甄家后来又递了几回帖子,林黛玉只不理会,一概命下人严拒。甄家对林家也已无能为力,只能愤然叹息着世态炎凉罢了。
甄家夫人上京,一去便杳无音信,京中也没有好消息传回来。甄家急得如笼中困鸟,越来越多的罪证被挖出,江南官员们见势不妙,也纷纷转向,忠惠亲王手中的网越收越紧。甄家知大势已去,也暗中为子孙留下了后路,做了许多准备,比如转移了大笔钱财到各处老亲家中,备着日后花用。但其实甄家的一举一动都被忠惠亲王派去的人查探得一清二楚,只放任着他们,这是引蛇出洞的计策,准备把和他们交好的势力一网打尽,私藏犯官家产可是重罪!
......
数月后的林府里,林黛玉听着林晨曦的话,暗暗叹息了一声。林晨曦告诉她,忠惠亲王搜集到了甄家的大量罪状,已经送去了京城,皇上见之震怒,公示在朝堂之上。因证据实在确凿,无人能为之辩解求情。宫中也没有动静。如今,甄家已经被抄家问罪,甄家家主和几位老爷、成年的少爷们都被押送京城受审,老少女眷们和没成年的男丁们都被关入牢狱,悉数贬为奴籍,不日发卖。据说有不少人男人贪恋甄家女眷的身份和美色,准备花大价钱买下甄家的小姐太太们当婢妾,甚至风尘之地的老鸨也摩拳擦掌地盯上了她们,认定了奇货可居,日后让她们陪酒接客,定会财源滚滚,现在多出些银子也是值得的。更有和甄家有仇的人家想着报复,准备不计血本地买下那些女眷泄愤。
整个江南都在关注着此事,想到昔日才貌双全、金尊玉贵的贵女们要沦落到这番下场,林晨曦都有些唏嘘不忍。但这是朝廷律法规定,也是无可奈何之事,只是可惜了那些女子了!
林黛玉默默地听着,心中也黯然,还夹杂着几分寒意。在这古代社会里,是没有多少安全感可言的,祸不及妻孥那只是一句笑话。纵然那些身居高位,饱享荣华富贵的贵人们,也会在一夕之间,被践踏入尘埃。
想到这里,她就觉得心中沉重,自己可不就是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么,虽说现在贵为县主,但在上位者眼里,也不过是只大些的蝼蚁罢了,何处能得到安宁和逍遥?林黛玉感到深深的无力,她越发想念起现代的生活来,纵然那里没有如今的这般锦衣玉食,纵然她要努力地为生活打拼,但那才是让她心之安处的故乡。
她也为贾家的姑娘们揪心,完全想象不出,她们也沦落到这般下场是何种情形。没法和林晨曦往明处说,林黛玉暗地吩咐往京城传讯给留守在林府的管家,如果贾家败落了,至少可以把那些女子们赎出来,也是不枉她来红楼一遭儿。做人还是要善良一些,伸一把手,就能把人拉出泥潭,如果在这种情形下冷漠袖手,林黛玉觉得自己会心中不安的。
甄家大厦倾覆,万分凄惨,再无翻身之地。大功告成,不久,忠惠亲王就奉诏返回京城,他受皇上委派,监督审理甄家大案。此事牵扯甚大,还牵涉到宫里,他的身份能压得住,又是坚定站在皇上一边,是主审的不二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