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三人变了的表情,粟米笑笑, 有心想再叮嘱他们几句, 不料刚才被三人落下, 单独守在高炉前的那个青年, 就朝着他们这边大喊,看样子的在叫他们哥三回去忙。
不得已, 他们只得无奈分开。
离别前,粟米叮嘱他们几句,一定要注意安全,缺什么可以给她带信, 后头她给他们捎来后,姐弟二人就挥别了匆匆赶回去忙碌的哥三。
等粟米带着毛毛离开了,回头结束了一天繁重任务的哥三回了棚子里,领着当天甚无油水, 甚至还吃不饱的晚饭, 三人开了一罐头瓶, 吃着里头的腊兔子炒萝卜皮时。
砍了一天柴回归草棚子的粟喜河看了, 心里别提有多羡慕嫉妒恨了!
他回来后, 可是从领了搬铁块上炉活计的王老五嘴里听说了,今个, 他家那两死崽子来看粟喜鸣那三个倒霉东西了!
眼下那三个死崽子吃着让人闻了就流口水的肉,哪怕用脚趾头想,他也猜得到,必定是自己那两个砍脑壳的死崽子带来的啊!
只可恨, 那两个砍脑壳的黄眼睛,里外不分就不说了,还不知道孝敬他这个亲老子!
白白让外人得了便宜,丝毫不把他这个亲爹放眼里,光想到这些,粟喜河都恨不得立时冲回团里去,好好的教训教训那两个,眼里根本就没大人的砍脑壳!
然而,河滩边,高炉旁,粟喜河是如何愤怒的,粟米是不得而知了。
粟米牵着毛毛回了集市,到先前跟人约好的集市口,与前头分开的三人汇合后,一行几人带着各自的收获往回走。
毛毛人小,腿比自己的还短,怕小家伙走的累,粟米不顾毛毛的拒绝,把鸡笼子提在自己手里,一边牵着弟弟前行,一边还掏了个茶泡(春天里,茶树上被真菌感染的一种野果子)递给弟弟磨牙。
戒指里有大苹果,有香蕉,不是自己不想拿给弟弟吃,只是身在外头,粟米还是本着低调行事的原则,没有拿出来现眼。
不像这茶泡,清明前后,山上的茶树林中,漫山遍野的多得很,弟弟吃着也不引人注目,边上的人也不会关注。
走走歇歇,边上的团邻偶尔还帮忙粟米抱一会弟弟,即便是这样,粟米他们回程的路,走的并不快速。
眼瞧着过了道路公班,一行人由大路转小路的时候,迈步踏上小道的粟米还不知道的是,就在她身后的不远处,有个自己不待见的人,正领着一双儿女跟随而来。
粟秋湖是老粟家的老三,上有两哥哥,下有一弟弟,可能因为是家里就她一个妹几,平日里她的嘴巴又比较会漂(说好听话)的缘故。
在老粟家第三代,也就是粟米这一代人还未出生时,粟秋湖在家里的地位还是很高的。
哪怕是后头她嫁了人,因着每回回娘家,她都带了些东西来孝敬父母,嘴上又说的好听。
所以你还真别说,老太太马芳兰还挺在意这个女儿的,这也导致了,哪怕粟秋湖是个外嫁姑娘,回了娘家还挺能拿事。
上回回娘家,还是年初二的时候。
他们这边过年的风俗异于其他地方,过年时拜年有讲究,初一拜叔伯,初二女儿拜娘家,初三拜姑姨……
而周围的邻居,没有什么亲戚关系的,大过年的是不能随便上别人家串门子的,那样显得没教养。
不过不上门,路上若是遇到了,却要跟对方拜年、问候,也可以三五相邀出来到外头玩。
按说,虽然她嫁的人家不远,不过没事的时候,她也不大乐意总回娘家来,毕竟来一次,多少得带些东西才不丢人,才能显得自己日子过的不错,有面子。
“娘啊,我累死了,走不动了,要不你背我吧?”
粟秋湖嫁人这些年,一共得了一崽一女,大崽李保家,今年七岁,小女李杜娟,今年四岁。
粟秋湖这人骨子里虽然自私,不过却是难得的没有重男轻女思想的女人,对于小女儿,她还是很疼爱的。
不然也不会因为丈夫去大炼钢了,自己顶了男人的工,去社里挣壮劳力的工分时,怕崽女在家被老虔婆虐待,自己照看不过来,而特特的把孩子送到娘家来呆一阵子。
她婆家隔燕家坝集市不远,一路从家里走来,眼看着拐过弯去,大路都走完了,马上要走山路了,自来没怎么吃过苦的四岁李杜娟,哪里能跟毛毛比?又哪里还能忍得下去?
终于是哼哼唧唧的表示,自己走不动了,需要老娘背。
粟秋湖看着抱着自己双腿耍赖的女儿,看了眼也走的满脸通红,明显一副蔫里吧唧的大崽,终是不忍心把身上背着的大竹垒子(瓶装竹篓)交给大崽背。
竹垒子里,她装了两双自己拿破旧衣裳改了,做给爹娘的千层底布鞋、十个鸡蛋、一包蕨根粉,另外还有一双崽女换洗的两套衣裳,拢共加起来,份量不算轻,大崽只有七岁,背着当然吃力。
既然东西不能分给儿子,只能自己背,粟秋湖无奈,无法去抱脚下耍赖的懒货,只得半蹲在地上,示意懒丫头赶紧上来,好背着她赶路。
李杜娟见了她娘蹲下来的身子,小丫头高兴的只差没有欢呼,三两下爬上母亲的背,哪里还有刚才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