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陆征能带何夏去爬秦山去了。
秦山很高, 却并不陡,从陆征能这个方向往上爬,一路上有从山上往下流的潺潺溪水,也有奇形怪状的异石。
夫妻俩爬到半山腰,那里有个石台,石台的中央留有一堆黑色的柴灰,火堆边上还有几个圆滑的大石头。
两人找了个石头坐下,观望着山下的风景。
H省的冬天与春夏除了冷以外并无区别。几个月过去了, 秋天时光秃秃的稻田冒了青,山上的树也还绿着,一条弯弯的河流从绿色的田间穿过, 袅袅炊烟从屋顶飘起,美得像是一幅画。
两人坐在山顶看了好一会儿,有些饿了, 于是陆征能拿出了准备要给封家拿去的礼品, 拆出一个糕点来两人分着吃。
吃了糕点, 两人便大道回府, 到了家里, 两人谁也没说没去封家的事儿。
接下来的几天大家回了一趟陆家村, 呆了一会儿在陆大娘家吃了一顿午饭后便回来了。
到了初八这一天,何夏的小摊又摆起来了。
墙角的红薯还在那里摆着,这几天除了时不时地煮一顿红薯汤, 烤两个外便一直放在那里堆着。何夏催促陆征能赶紧买油桶。陆征能跑了一趟和小姑家, 又跟何小姑父一起去了一趟县城, 回来的时候陆征能带上了油桶不说,还把何夏要求的盖子跟中间的两层篦子也装上了。
要不是何小姑父也在,何夏觉得自己得抱着陆征能亲上一口。
何小姑父来了,必定是得在家里吃上一顿饭的。何夏家里没准备什么菜,于是她出了趟门,在供销社对面的杂货铺门口,有几个半大小孩儿在卖鱼,何夏走近一看,见鱼有两条,大概有两三斤左右,何夏问了价,把鱼都两条都买了。
几个小孩拿到了钱,喜笑颜开地分配,有的小孩拿了钱就往杂货铺跑,有的则很珍惜地将钱装了起来。
何夏也进了杂货铺,杂货铺看点的是老板娘胡姐,何夏搬到这里,有时候买东西就直接过来买了,跟胡姐也慢慢地熟悉了起来。
刚过完年,杂货铺里没什么人,胡姐收了小孩子买零食的钱,笑着跟何夏说话:“今天做鱼吃啊?”
何夏笑着道:“是,我怕小姑父今天来了,就吃得好一点。家里没花椒跟花生米了,过来买点儿。”
胡姐反手扯了一个塑料袋递给何夏:“花生米摆在那边,花椒在架子上,你自己拿啊。”
何夏应了一声,自己过去盛。
盛完过来过称结账,何夏提着东西回家。
陆征能已经把米饭焖起来了。
何夏蹲在水缸边杀鱼,她留了一条,另外一条放在水盆里盖上盖子养着。
鱼去鳞去内脏洗干净,抽掉鱼腥线,从中间破开将肉跟骨头分离,骨头切成块儿状,鱼肉切成片各自放入葱姜等调味料去腥味。待腥味去掉后何夏将其做成了一道麻辣鲜香的水煮鱼。
何夏将热油淋在辣椒上,发出刺啦地一声响,香味传出,在县城跑了一天的师徒两人顿时饥肠辘辘。
洗锅后何夏炒了一个花生米,花生出锅后何夏才发现家里没有白砂糖了,于是她往花生上面撒了一把盐。
撒了盐的花生味道并不比撒了糖的差,两者风味不同,同样的十分好吃。
端上桌后,何小姑父跟陆征能又喝了起来。
陆征能跟陆奶奶吃饱了便坐出去了。
在外面站着坐着唠嗑地邻居也不少,跟她们聊天,小镇咨询尽在掌握之中。她们今日的聊天话题又在张家那个挨打的小媳妇儿身上。
那个小媳妇儿今天早上又挨打了。
这个时候打女人的男人很多,但那一年打的次数都是有数的,像张家小媳妇儿这样隔三差五的就挨打的还真是不多。
面对张家小媳妇儿被打这一事儿,大家最初都在谴责张家不是人,随着张家小媳妇儿挨打的时间增多,大家对这事儿也有了新的看法,有的人认为张家小媳妇儿挨打的这事儿也许她自己也有问题,这种人不在少数,也有人觉得无论是什么事情,打媳妇儿就是不对。两方人马观点不同,便吵了起来。
何夏没参与她们的话题,低着头织毛衣。
第二天何夏去车站摆摊,跟初八相比,今天的客流量有明显的增加,何夏做的包子比过年前要少了一半,卖完她就回去了。去年来卖茶叶蛋的老太太这两天都没有来摆。
初十,陆征能便要到县城去参加考试了。
夫妻俩一起蒸了包子后,何夏给陆征能煮了一碗手擀的面条,用辣椒末跟茄子末打的卤,还给她煮了两个白水鸡蛋,陆征能呼噜噜地吃完,夫妻俩一起去车站,何夏把东西搬进店里锁上门,把陆征能送进了车站。
车子要开走之前,何夏给陆征能整理了一下他的衣领:“到了县城,好好考。”
陆征能握着何夏的手,往四处一看,趁人不注意时抓到嘴边亲了一口:“知道了。我走了。”
何夏点头,陆征能上了车。车子缓缓开动,陆征能坐在窗子边上对她摆摆手。
何夏去把摊子摆起来,一整天都觉得心不在焉,一会儿忧心陆征能考不好,一会儿又忧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