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0章 Chapter50(2 / 3)

转转,更表示今年不出意外会准时入学。

至于小论文尚未谈及的那些后续研究还是等一等。搞研究要严谨,不能拍拍脑袋就能得出结论,否则世上人人都是牛顿。

话是如此,格林教授回到学校再研读了几遍小论文,回想刚刚的那一场更甚博士答辩的讨论,非常肯定他的准学生没有说实话。

不是吧?

格林教授瞥向书架上莫里亚蒂所著的《小行星力学》,和同事亚瑟面面相视。难道说他们又遇上了一个不喜欢搞研究的天才?

搞数学研究不好吗?

不用风里来雨里去,除了可能秃顶的风险,一般情况不必担心冷不丁就遭遇生命危险。

不管C大数学系教授们的心情如何忽上忽下,八月一本新书横空出世,仅仅一周就登顶纽约销售榜首。

加印,再加印,新书的热潮似滔天巨浪从纽约席卷全美。

很快也引起大洋彼岸的注意,欧洲各国与东方世界都迅速传来希望合作的橄榄枝,期待将此书翻译成各国文字版,而且从快从速。

究竟是什么书令人们疯狂?

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但意外地集结了爱恨情仇、阴谋血腥、勾心斗角等等元素,让人看了就欲罢不能。

这样的书却有着非常朴实无华的书名——《十九世纪华尔街实况分析》。

它乍一听枯燥无味,差点让很多人与之失之交臂。因为书名像是堆积数据的学术论著,也像是毫无爆点的纪实文学,谁能想到里面的内容如此令人啧啧称奇。

华尔街不相信眼泪,鲜血淋漓的金钱战场,阴谋与爱情的难解难分,总有一款狗血能满足你。如果你不想看狗血,想看点严肃详实的数据,请别走开,因为非常神奇的是这本书也全都有。

雅俗共赏,居然在一本书中得以实现。

读者们开始纷纷猜测为什么要起这样一个赶客的书名?这是典型的名不副实,实际内容比名字精彩了无数万倍。

各种解读开始满世界乱飞。

众所周知,《十九世纪华尔街实况分析》的作者没留真名,只有代号「M」,书中更是没有任何作者介绍。对外,从出版到授权翻译,都是由纽约日报的社会版块记者韦斯莱出面全权代理。

有些人就开始谴责韦斯莱。一定是他的职业病发作了,参考了以往社会版的无趣新闻标题。

当然,也另一些有人猜测书名是「M」的随便起的。一位不愿意透露真名的作者,他压根就不在意书名是否赶客。

除此之外,还有阴谋论甚嚣尘上。

华尔街的新合并交易所有意向改变美国金融的游戏规则,继而能加做大美国的金融市场。

然而,一种新规则的出台注定是一种束缚,习惯暗中操纵的经纪商与公司能开心吗?高远之见者少,鼠目寸光者多。太多人并不在意将来,只想现在捞一笔大的。

束缚不只针对直接参与买卖的商人们。原本接受贿赂的政客与法官们,希望看到新秩序的建立吗?如果水不混,他们怎么摸鱼。

鉴于《华尔街》一书揭露了太多内幕,哪怕有些人名进行了模糊处理,但懂的都懂并不难推理。

结合现实情况,1870年的炎炎夏日,华尔街之上无数股势力正在生死角逐。

这时必须换上一个低调的书名,是打压也是保护,以而确保「M」先生的新书能够顺利出版。

面对热议纷纷,迈克罗夫特只想给一句评价——想太多。

身在伦敦,他对华尔街动态不能说是毫不关心,简直就是密切留意。

哪怕如今华尔街的市场体量只有三十亿美元,远远不及伦敦金融市场具有一百亿美元的市值,但也足以引起英国方面的重视。因为它的增长速度太快了。

因此,他需要收集分析华尔街的相关各类情报,也就不可能错过《十九世纪华尔街实况分析》一书。哪怕没有得到「M」的亲口承认,但能确定这本书百分之九十九出自明顿先生之手。

问为什么?

可以随手举例,比如对于数据的处理方式;比如遣词造句看似大天使劝人为善,实则暗藏着冷漠辛辣的嘲讽。

正经的理由还有很多。

比如这本新书出版代理人是韦斯莱,这是很重要的一条线索。可惜,世上知道明顿救过韦斯莱的人,一只手也数得过来。

除去细节实证之外,也是因为一种直觉。

女巫镇分别,至今已经小半年。

迈克罗夫特没有再见过明顿先生。

即便知道对方又又又出席了哪一场酒会,但也仅是通过坊间传闻,得知华尔街多了一位稳赢不输的点石成金手。

只是有个小疑问:明顿先生会安安分分在金融市场日进斗金吗?

迈克罗夫特一直报以怀疑,直至爆款新书问世,让他有种果然如此的尘埃落定感。

明顿并不是去认真赚钱,而是在严肃地暗搓搓地搞大事,是把几十年来华尔街的老底都揭开了。

无怪要用代号「M」,否则走在路上分分钟要防着被套麻袋,起这种枯燥书名也只是对方的恶趣味罢了。

不难推测,这本书九成是韦斯莱记者邀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