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月看到有的人骑自行车从她面前过去,不禁羡慕极了,她也想要个自行车,这样到哪去就不用靠双腿了。
不过这个时代自行车可贵了,要两百多块钱,而且有钱还不行,还得有工业票,而工业票很难弄到,所以有车一族那是少之又少。
更何况她现在全部家当就那可怜的十几块钱,一个自行车轮子都买不起。
现在大概是她人生中最穷的时期了吧。
吴晓晓和毛琳要去供销社看看布料,李小青也打算去买点贴身用品,苏月怕耽误她们,便让她们先去。
等她们走了之后,苏月原地又休息了一会,等到身上力气恢复了大半,这才拎着篮子站起来,往供销社走去。
她没打算在集市上叫卖,这种方式还是有危险的,她准备直接去供销社门口悄悄寻找客人。
苏月就站在供销社门口不远处观察着,观察了好久,她看见一个穿着很时髦的大约三十多岁的女人从里面走了出来,手里拿了一个罐头,还有油纸包包着的什么东西,看样子也是吃食。
这个女人一看就是家里不缺钱的。
苏月眼睛一亮,不再犹豫,径直走上去,拦住了这个女人。
在女人疑惑望来的时候,苏月微微一笑,小声问道:“大姐,您想买点鸡蛋糕么?我自己做的鸡蛋糕,又香又好吃。”
女人本来以为是又被人拦住推销自己家东西的,心里不耐烦,正打算像以往那样摆摆手立马走人,哪知道就被“鸡蛋糕”吸引去了注意力。
鸡蛋糕她还没听过呢。
出于好奇,女人没走,而是问道:“什么鸡蛋糕?”
苏月见有戏,立马掀开自己的篮子一角,露出里面金黄色的蛋糕,“大姐您瞧,这是我自己做的鸡蛋糕,特别好吃,大姐您尝尝就知道。”
苏月二话不说塞了一块给这位大姐,而女人也没犹豫,直接就尝了起来,因为实在太香甜了,闻着就觉得好吃。
这一入口,女人便惊了一惊,没想到闻起来好吃,吃起来更是美味,她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糕点。
这下女人一点犹豫都没有,直接问:“妹子,你这鸡蛋糕怎么卖啊?”
苏月知道这买卖是成了,悄悄道:“大姐,这里人多,咱们去那边巷子说吧。”
女人了然地点头,跟着苏月走过去,边走边自我介绍,“我姓江,你喊我江姐就行了。”
苏月从善如流地喊了她一声江姐,等到巷子里没人的地方,她便完全掀开自己的盖布,道:“江姐,这都是我们自家做的,外面买不到的,刚才你也尝了,我就不浪费时间了,一毛五一块,您看要几块?”
“一毛五?”江姐微微诧异了下,想说太贵了,但想起这味道,又觉得不贵了,这可比供销社卖的糕点好吃多了,好吃又好看,而且别处还买不到,一块分量也不少,买这个去送人,比供销社里面的东西更好。
正好她家现在要准备礼物送人,她手里的东西可都是买来送人的。
江姐当下探了头看看苏月的篮子,道:“大妹子,你这鸡蛋糕我全要了,不过你可得给我便宜点啊。”
苏月惊喜,本来以为她顶多拿个三四块,没想到她一下子全包了,真的是太好不过了,当下就手脚麻利地把鸡蛋糕打包起来,“行,江姐,我把零头全给你抹了咋样?”
江姐也很高兴苏月的爽快,两人就这么一人交钱一人交糕点,一单生意就这么完成了。
江姐临走的时候还跟苏月说道:“大妹子,我家就在纺织厂后面的家属楼那边,你下次要是再做什么好吃的了,给我送来啊,我还要。”
苏月喜不自胜地答应了。
摸了摸兜里的钱,苏月简直想高歌一曲,这一单她卖了三块五毛钱,成本还不到五毛,也就是说,她一次就差不多挣了有三块钱。
三块钱虽然在现代人听着很少,可能连买个冰棍都不够,但是在七十年代,那可是一笔大钱啊。人人羡慕的工厂职工一个月工资可也才四十左右,相当于一天才一块钱左右,而三块钱相当于一个工厂职工三天的工资了。
苏月的心呐,欣喜得比她在现代一个月赚好几千万都高兴。
赚了钱,苏月就想买买买了。
她去了集上,花钱跟当地的农民买了五斤不要票的大米,又买了不要票的细面,看到有卖自家种的豆子的,就同样买了点绿豆和红豆。
最后,她又去了供销社,买了做吃食必不可少的调料和油。
一番买买买下来,她身上的钱都花完了,仅有的各种票证也一张不剩了,可谓是全身上下一穷二白。
不过看到手里满满当当的东西,她又不觉得心疼了,反正钱没了还能挣嘛。
等李小青她们回来后看到苏月跟前的一大堆东西,也是吓了一大跳。最后一人帮忙给她背一点,四个人总算是成功地帮她把东西运回了村里。
回到村里,苏月第一件事就是称出两斤细白面来,又将自己特意留下来的两块鸡蛋糕用油纸包好,一块拿着向韩爱国家走去。
她要去还白面。
到了韩爱国家门口,这一次门不是虚掩着的,而是全部敞开的,隐约好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