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汝南王和袁继他们是远道而来,手上的兵权又很有限,如果得不到南方地头蛇的支持,在南方是站不住脚跟的!
为此,袁继联合许勋为首的几个势族头面人物,分别利用自家的人脉游说南方大族。
袁继十分看重许勋,除了因为许勋也算是他们这些拥立汝南王的大族中,除了他地位最高者外,也是因为许勋在吴中拥有他都没有的人脉!
三吴地区是江南精华地区,建邺已是曾经汉末七雄吴国的都城所在,这正是袁继和汝南王为南渡定下的落脚地!所以,他们不用搞定全部南方豪强,只要搞定三吴地区的关键人物就可以了。
三吴地区,以顾陆朱张四姓为首,也是南方少见能称得上‘势族’的人家了,当初顾陆两家最优秀的子弟去洛阳求学、扬名,和许氏关系很好,就是那个时候结下了善缘。
另外,义兴周氏也是吴地大族,祖上也出过一些厉害人物,特别是汉末七国并立时,义兴周氏算是吴**中的支柱!之所以比不上顾陆朱张,一个是传承不如人家,另一个则是他家过于尚武了。
直到如今,义兴周氏都握有几支军队,名义上这是大周的军队,实际上的掌控者却是义兴周氏——之所以还追求这个‘名义’,一是豢养军队到底不好听,二是养军队很费钱,有个名义也能让朝廷出钱。
不必朝廷直接发钱(朝廷哪来的钱在南方维持像样的军队啊!),只要发个话,让这些军队可以从州郡抽取部分赋税
,又或者民间自筹军饷——此时朝廷确实没钱,但对于义兴周氏这样的人家,只要有个名义,搞钱却是不难的。
至于义兴周氏的私兵,那就更别说了!‘义兴卒’一直是南方出了名能打的私兵部曲!战斗力天花板一样的存在。
这种武德丰沛之象,在此时却是一种不够‘高贵’的表现...别看国家疲弱,势族高门却是崇文厌武的!除非执掌军队的本身就是文人名士,不然多会被人看轻。
但这种‘弱点’,在此时却让义兴周氏的地位空前高涨!可以想象,如果获得义兴周氏的支持,借助他家的军势,在南方建立小朝廷就补足了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不再是空中楼阁了!
而义兴周氏如今的家主,当初也在洛阳求学过,只是没有像顾陆家子弟闯下那么大的名声而已!而那时许勋正是周氏家主的同窗!
同窗这种关系,在此时已经是天然的同盟了,非同一般!
几个汝颍地区的势族族长聚在了一起,交换起最新的进展。许勋一直没有发言,等到各家都说了各自进展,他才开口道:“义兴周氏已经回信了。”
“信中所言‘王化所在,敢不遵命!周氏虽然长居江东,却也是王臣,若是‘天子’命令,周氏上下便是鞠躬尽瘁,也在所不辞’!”许勋说的很清楚了,只要他们打出小皇帝这张牌,让汝南王称帝,成为天子,义兴周氏就会听从‘天子’命令。
皇权命令,便是他周氏兵锋所指!
这话是真的满腔正气,足够成为忠孝节义的典范了...众人一时之间也都纷纷影帝附体,对义兴周氏百般称赞起来。
在帘后听众人商议,轻易不出声的汝南王都出声表态:“孤何德何能,能得诸贤襄助!义兴周氏乃是海内名族,此时能如此深明大义,亦令孤感慨良多,可见十室之内必有忠良,此言不虚。”
大家都是影帝,就算明知义兴周氏亦是无利不起早,此时也只会花团锦簇一样吹捧——他们得用这种方式反复确认自己做的事是救亡图存,是为汉人江山保留火种,是绝对的政治正确!因此,能在这个时候帮忙的义兴周氏,自然也是忠良了!
义兴周氏得到了不少承诺,只要真能帮助
汝南王在南方站住脚跟,他们的实力将更进一步。而为了确保承诺能够付诸实现,两边先以结成姻亲的方式确立盟约。
一方面,周氏子与羊良的女儿订立婚约,若是羊良真能称帝成功,这就算是驸马了。另一方面,周氏家主又与许勋结亲,让女儿与许盈定下婚约...这就等于是和皇室、势族都有姻亲关系了。
虽然乱世之中姻亲关系不算保险,但此时世人重血统、重姻亲,这已经算是不错的‘定金’了。
至于说周氏为什么不直接与袁氏订立婚约,一来,周氏和袁氏素无交情,还是许氏比较熟。二来,袁氏还是地位太尊崇了,以至于周氏不敢提这个话——事实上,若不是眼下情况特殊,义兴周氏连和许氏结亲都是不敢想的。
倒是羊氏,虽然泰山羊氏鼎鼎大名,但因为已经是皇室,反而不用太在意家族地位差距...皇帝嫁女儿,就连出色的平民子弟都可以,这和势族是完全不同的规则了。
散会之后,留下来的袁继还与汝南王谈及此事,汝南王羊良亦是感叹:“许仆射为此事委屈了......”
袁继也没有否认这个。
此时为了确保没有势族以外的人染指他们的权力,势族的婚姻嫁娶是十分小心的,只在势族内部嫁娶。若是谁家和势族以外的人结成姻亲,一旦被注意到,立刻就会被参一本,然后受到处罚!
早年间也有祖上阔气,但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