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就比大皇子晚了几个月出生, 今年正好四十岁,当初元后把他生出来的时候, 是因为受了惊吓, 所以太子是个早产儿, 身体比其他皇子更为虚弱。
元后还在的时候, 花了很大的力气来补太子的身体, 但先天不足, 总是要慢慢调养的,她死的早了些, 太子没了亲娘, 总是比不过有亲娘的孩子受宠。
好在皇后死的时候, 他哭得肝胆欲裂,生病了好几日, 孝心可嘉, 感动了皇帝。
做父母,总是喜欢孝顺孩子的。皇帝贵为天子富有天下, 什么值钱的东西都不缺, 在感情上就有更多的要求。
虽然这么多过去了,太子长大成人,羽翼渐丰。皇帝心里有了隔阂, 可也没有想过弄死太子。太子突然没了,他勃然大怒,下令彻查。
花了很大精力查出来的结果,就是太子身体太弱, 老毛病发了,加上多年来吃药,身体累积了长久的毒死,这病来得太急,人就没了。
虽然这个结果难以让人接受,但是皇帝还是不得不接受。儿子是病死的,没有什么意外其实倒也是好事,总比手足相残,被兄弟害死来的好些。
处罚了当日照顾太子的宫人,皇帝一下憔悴下来。
太子的悼词,是苏卿亲自写的。
简直感天动地,感人肺腑。那些大臣,一个个眼圈都红了,包括皇帝自己,原本没有那么悲伤。
在这文章从苏卿嘴里念出来的时候,他就想起了太子的好,想到了他们之间的点滴,一个大男人,九五之尊,真心诚意的为自己的才过而立就死去的太子掉下了男儿珍贵的眼泪。
说来也是可笑,太子死前的时候,因为皇帝猜忌,总是郁郁不欢。他若是还活着,活蹦乱跳的,皇帝可能要盼望着自己的孩子早些死去了。
但是太子死了,皇帝又成了一个爱孩子的好父亲。
在太子的葬礼上,显得不够悲伤的人,甚至得到了皇帝的厌弃。
当然了,江广白这篇精妙的文章让她得到了和那些倒霉蛋截然相反的待遇。
在太子葬礼之后,江广白成为了为数不多,不被中年丧子的皇帝迁怒,还得到了提拔的官员之一。
儿子的死亡,给皇帝带来了颇大的打击。
下葬的时候,看着棺木里太子那冷冰冰的尸体,皇帝第一次意识到死亡离他很近。
虽然他曾经下令处死过许多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的枕边人,元后,更是年纪轻的死在他的前头。
但那个时候,他还很年轻,皇帝也不会有那种自己能够脆弱得承受不了风寒一击的感觉。
皇帝不仅憔悴,而且还有些惶恐是,甚至畏惧起了死亡。
好在他身边有朵解语花,德妃娇嫩如同花骨朵一般,那带着绵绵情意的眼神看着他,还有她刚生下来的小皇子,证明着他还是个强壮能干的男人。
皇帝这些时日失眠睡不着觉,在德妃身边,闻着她身上淡淡的香气,听着德妃用他喜爱的声音念佛经,总是很快能够入眠。
(其实是苏卿调制了一些能够安眠的熏香,每次皇帝来,这德妃宫中就要点这种香料。)
在德妃这里待了一段时间,皇帝的心病总是好了不少。
加上药膳的功劳,他的身体的确比往年健康了不少。冬日里容易患上一些小风寒,他却觉得身体热源滚滚。
几个年轻的皇子都生了些小病,今年的皇帝却尤其的健康。
在德妃的暗示和提醒下,皇帝又想起了惠普和尚的好。
处死了一些不尽职照顾太子的宫人,责令礼部负责太子的身后事,将太子葬入皇陵,他在各种迁怒大臣,逮着他们的小尾巴责罚的时候,却又给了京城某知名寺庙一大堆香火钱,并且为佛祖塑金身。
皇帝打的是为死去的太子诵经祈福的旗号,但实际上是为了那药方的事情,奖赏这惠普和尚。
大概是真的年纪大了,也可能是因为这段时间受了德妃的影响。
皇帝从一个不信鬼神的人,变得信起佛来。
一旦有了虔诚的心,那就会越来越相信那些东西。越相信,皇帝看起仙气飘飘,潜心向佛的德妃,就更是顺眼起来。
江新月没有刻意迎合皇帝的喜好,她在出了冷宫之后,就按照苏卿的建议,自己信起了佛,还抄起了佛经。
当然,突然信佛,她也是有理由的,说是当初在冷宫的时候,实在是绝望,只求佛祖怜惜,结果没想到,皇帝真的像是神仙一样出现在她的眼前,并且为她洗掉了身上的冤屈。
就因为这个,她说到做到,就要做佛祖跟前的虔诚信徒。当然啦,她有夫君,有家人,有孩子,倒也不至于剃度出家,只做个佛门弟子,抄佛经为陛下,还有她腹中的孩子祈福,并且捐献大量香油钱。
孩子平安降生之后,她更加虔诚。不仅是为孩子,也为陛下,为太后祈福,为齐国的黎民百姓朗诵经文,愿大齐江山能够风调雨顺。
不管是什么人,总是喜欢好人多过于恶人的。
即便那好人因为自己的傻,可能结局不太好,但面对你认为的好人的时候,心弦总是会更为松懈。
德妃不仅布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