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同志想看多大的房子?我们这边有好几家都要卖房?”现在还是有不少离开,大户人家出国,去港岛那边的。毕竟解放才几年,还有一些人选择离开, 或者一些在动乱时来到这座城市的, 回老家的城市等等。
外地人见形势真的稳定下来, 离开回去老家的不少。
“都去瞧瞧可以吗?”
“可以,我让小陈带你去。”严主任从抽屉里面拿出来一串钥匙, 递给小陈, 眼睛去看着玉珍, “有些人家还住在里面,不影响你看房。等买卖达成, 他们才搬走, 还有些早就没有人住, 委托我们卖房。
价格小陈都是知道的。
“谢谢同志。”
玉珍与小陈一起离开, 小陈是个年轻的小姑娘大约是十九岁左右。瘦瘦高高,五官长得一般,但眼睛特别的明亮清澈。像是镶嵌在平凡脸上的明珠。让她整个人都生动了起来。
一路上与小陈姑娘一起聊聊天, 也说了自己是临浦机器厂的食堂职工,是帮几个要分家的儿子买房, 儿子们自己出一些,自己填一些,似真似假的说了一些家里的情况。
儿子自己出一部分钱都是假的。分家却是真的, 第一个学徒的工作给老大,以后有机会就给老二,然后老三。
老四老五指望他们自己读书然后招工进厂,找工作。
看的第一座房产, 就是以前白家卖的小楼房,玉珍站在院外,摇摇头,“不看这房,以前我在白家做过事,知道这套楼房 ,我家孩子多,怎么分啊?”
小陈诧异的看了眼玉珍,“董同志在白家做过事。”下人那两个字,都有意识的避开,没有说出来。
“嗯,很多年前,我十七岁结婚以后就没在白家做过事。我夫家与白家是远房亲戚,已经出了五服的那种远房,我家就住在郊外的村子里。
不过白家富了几百年,我家穷了不知道多少代。”她刻意说了出来,这点事瞒不过的,估计附近还有在白家做过事的前下人们。
还不如现在大大方方的说出来。
“噢噢。那离开白家很多年了。”
“对,二十多年了。”
小陈明白了,“董同志我明白你的想法了,我们去看看那片江家的房子,那片不只是江家卖房,那是一处大杂院,前后几家都要卖,也都是私房,那几家人都是外地来我们这边的,都是动关系把工作调了回去,以后也不会再来,他们有几家已经离开,还有江家还没有离开,我们居委会帮着他们卖掉房子,然后把房款给他们汇过去。
你要是想要几个孩子都有房子,就那处大杂院最适合。等江家一走,院子都空掉了。那院子也是几十年前新盖的,盖的不是古代的那种规制院落,不过更加的适合居住。”
小陈姑娘很熟悉的介绍,大杂院她来过几次,加上又是附近长大的,还是蛮熟悉的。
“那去瞧瞧,远不远?”
“不远,就在我们这条街的后巷,后巷的房子全是后面盖的,屋前的路比前巷,中巷的都要宽很多,就像是前街的大马路那样宽敞。”
南风街,分为前街后街,还有前巷,中巷,后巷等,面积蛮大。
说话时,已经走到了江家所在的大杂院,走进去,确实不是古代的那种规制的院子,但里面房屋都还蛮新的,说明以前的人家维护的好,整整齐齐的。
江家的老人很热情,儿女都在省城上班,在那边安了家,他们要过去那边给儿女带孩子,以后也不回来这边,现在就等着卖掉房子再走。
江家二老比玉珍大十来岁,三人老哥哥老嫂子老妹妹的,还称呼的蛮亲热。
老太太拉着玉珍满院子的溜达,“我们这座院子,是以前一位在当铺做事的掌柜的盖的。他家里孩子多,就盖了大院子。盖的时候也给孩子们分了各自的住处。
老大家几间房,老二几间房,都是正房一排三间,布局一样,中间是堂屋,两侧是住人的房间。房间左右东西厢没有住房,但一边是厨房厨厨房隔壁还有一间放杂物的房间,另外一边是洗澡间与茅厕,虽然说是茅厕,可就是在里面放了恭桶。其余的也没有什么。
我们院子里,一共前后左右有八套这样的。是分成两排,一排四套前后与隔壁套都是没有院墙遮挡,只是前后加上中间有走廊,中间的走廊一通到底,一共两米五宽,前套与后面一套中间隔着一个院子不影响采光。当初那位大掌柜的盖了八套这样的,他自己留了左边的这四套院子 ,还有四套是他拿出来卖的。
当时他卖的都是一些外地来这边落脚的人,近几年,形势稳定以后,陆续的搬走了。那位大掌柜的早些年去世,他的后人们也搬走了 ,卖掉了四套。
说白了,就是一个院子里有八套平房,院子里还有一口井,就在最前面的两套房子中间,前几年,我家找人装了压水的,现在是压水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