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少卿张明, 与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涂远成,在四月二十朝会后的第二天早上,奉命出发前往浯阳。
在出城时, 正好碰到早起出城, 去石山下的水泥作坊做工的两个人。听到其中一个人, 与同伴说:“黎四爷回乡去了, 也不知何时才回来, 水泥作坊可怎么办?”
黎四爷,水泥作坊, 回乡……张明立即就得出,黎海是回浯阳去了。于是让大理寺衙役将马车赶得更快,在运河渡口登上官船,之后将船开到最快, 南下淮阴城。
那黎海是跟在黎池身边的,如今他回乡去,想必临走前黎池有对其面授机宜。黎池此人, 是个极聪明的人, 若是让他堂兄在他们之前到达浯阳, 与赵氏和黎湖接上头了, 或许案子会很难审。
事实上, 黎池并没有让黎海回乡后, 赶在张明之前做些什么。因为有时候是多做多错,黎池有几分相信黎湖,他也早已决定静观其变。不过, 这些张明并不知道。
张明有此戒备,于是让船驶得很快,日夜兼程地赶到了淮阴城。
在这桩案子上,王礼容反应很快。几乎是在孙家到了省城递交上状纸时,王礼容甫一得知,就立即启程上京去弹劾了。布政使司这里传来孙家人问完案情,又派衙役去浯阳拘传赵氏和黎湖两人,衙役才走两天呢,从京城南下的张明就到达了,
张明简单问过了案情,因只是一方之言,暂时还不能下断论。又想到黎海正在回浯阳的路上,以拘传衙役的行路速度,黎海定然能赶在他们前面到达。
于是,张明索性决定立即带上孙家人,直接赶到浯阳去。不等到将赵氏一干人等,拘传到淮阴城之后再审。
张明一行人紧赶慢赶,赶超在拘传衙役之前,早了三天到达浯阳。
到达浯阳的当天上午,张明立即就派跟着的大理寺衙役,去黎水村将赵氏和黎湖拘押了来。也不关去县衙牢房,就关在他们一行人入住的客栈,让大理寺衙役牢牢看住。
毕竟在此案中,浯阳县令也有嫌疑,若将赵氏和黎湖关去县衙牢房,会让人有些不放心。
直到两天后,黎海才到达浯阳。因为他乘坐的是运货的商船,后来转走陆路了,又租的是驴车,所以到底不如张明他们快。
张明将两个疑似犯人——赵氏和黎湖看住,杜绝了归乡的黎海与两人串气,然后才开始问案。
先仔细问了一遍上告的孙家人,然后分开再三审问了赵氏和黎湖,最后问了浯阳县令,就已初步将案情理清。
孙家人说,他们好好的一个女儿嫁去他们黎家,怎么就死在自家井里了?很可能是她那恶毒婆母和狠心丈夫,给联手害死的!以前孙氏回娘家时,说起过她婆母赵氏言行粗鲁,不似是个善人。
他们孙家娇养了十几年的女儿,死在了黎家,他们去讨说法时,竟然说她是投井自尽!告到县衙去,结果县令怕那京城里的黎六元,竟然草草结案,只说是投井自尽!黎家势大又如何,他们孙家照样要去讨回一个公道!
而分开再三审问了赵氏和黎湖,事情串连起来大概就是,婆母以无后为由,为儿子纳妾,儿媳不允就投井自尽了。
因黎湖与孙氏成亲近两年,却还无一儿半女,母亲赵氏欲为儿子纳一个妾室进门,以繁衍子嗣。在黎湖本人都尚不知情时,孙氏知晓了婆母赵氏的打算之后,表明坚决不同意!
之后赵氏来了一次县城,当着黎湖的面,挑明了要为他纳妾的事情,并言她意已决!哪怕黎湖亦不愿,也无法改变她的决定,回村后就去相看合适人选。
赵氏回村后,黎湖就与孙氏承诺,他定然不纳妾,然后就依旧去教着私塾里的学生了。可因为有了这一遭,孙氏开始日夜焦虑不安,时常去庙里拜佛烧香,到处去求医问药,以求怀胎生子。
又过了一段时间,赵氏又来了县城,说是已经相看好了妾室人选,只等找个日子,就一顶小轿抬进门来。
孙氏依旧不允,并与赵氏大吵一架,黎湖也不同意纳妾,又被母亲赵氏好一顿吼。赵氏态度坚决,妾室一定是要纳的,否则让黎湖绝后吗?!
只在儿子家里住了一晚,第二天赵氏就回村里去了。然后孙氏依旧去拜佛烧香,求医问药,只是更加焦急了。
之后又过了两天,那天下午孙氏回来时,脸色非常不好,黎湖关心询问她,她也不答、不说原因。
在那之后的第二天早上,黎湖去了前院私塾讲课。等一堂课下了,他回去后院喝水时,就看见井盖被放在一边,井是敞开的,井边的地上落了她的一支簪子……
浯阳县令则说,孙家所说的,黎家人尤其是赵氏,平日里磋磨孙氏,最终还与黎湖一起害死了孙氏,是不可能的!
众所周知的,黎湖与孙氏成亲之后,只在村里住了个把月,就单独搬到县城来住了,之后就只有逢年过节时,会回一趟村里。还都只住上一两晚上,就很快回县城了。都没住在一起,如何会受到磋磨?
而且孙氏死时,赵氏远在黎水村,黎湖在前院私塾讲课,这都是有人证的,如何一起谋害了她?
此案很明显,孙氏无法接受婆母为丈夫纳妾,于是投井自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