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池将赵俭带进了他在前院的书房。
“和周这书房,甚是大方实用。”赵俭进入黎池的书房后环视四周, 感叹道。
对自己书房的布置陈设, 黎池有自知之明得很, “哈哈, 赵兄为夸赞我这书房一句,搜刮词句怕是辛苦了!”
“赵兄请坐,谌公子也请坐。”黎池招呼着两人坐下。
谌青跟着坐下后, 打量起黎池书房内的布置来。
靠墙一排朱红漆书架, 靠窗一张黑漆书案、案后一把圈椅, 案头一个书画缸,再就是屋正中的一张朱红漆圆桌及配套圆凳。
屋中除这些必要陈设外,再无其他。要不是书架和书案上该有的书册和文房四宝都有, 书画缸里也放有不少字纸, 否则谌青甚至要怀疑这个书房, 是否有常被用过了。
如此简单到可说简陋的书房, 与谌青想象中六元及第状元的书房不一样,简陋与风雅之间,隔了十万八千里。
“和周这书房布置虽简单, 但必需的陈设都有,可不就是简单且实用?”赵俭并不承认他为称赞一句黎池的书房,绞尽了脑汁, “也不必去附庸风雅,不必去添那些精巧古玩、名人字画,用来增添门面, 如此就很好。”
“哈哈,赵兄你啊!夸起人来实在是努力且认真。”黎池哈哈大笑道。“可赵兄啊,你以为我为何将书房布置成这样?”
“为何?”赵俭是真的有些好奇。
黎池指指空荡荡的墙壁,再点点只放了书册的朴素书架,“还不是因为囊中羞涩。若是我手头宽裕,我还是很乐意去淘买些精巧古玩和名人字画,附庸一番风雅、装点一下门面的!”
“哈哈哈!和周你啊!调侃起你自己来,也是这样不遗余力。”赵俭好笑地摇摇头。
此时徐素亲自前来上茶,黎池接过茶盘,拿出茶壶和茶杯开始给赵俭倒茶。
一边倒茶一边对徐素说:“中午的饭菜你多费些心,虽我们家中并无珍馐美味,却也要拿出最好的来款待赵兄和谌公子。”
今天的饭菜和茶水款待等,是早就准备好了的。徐素也明白黎池这么说,不过是在客人面前表示一下他们的待客至诚。“好,我稍后就去厨房盯着,再亲手做两道拿手菜。”
“早就听说翰林院中,就数你黎和周每日上衙带的点心,最是精致美味。中午就有幸品尝到这份传说中的手艺,今日真是来得值了!”
“俭王殿下谬赞了。”徐素屈膝谢过赵俭的夸赞。
黎池倒好了茶,对身边的徐素笑笑,“你去,拿出你最好的手艺来。”
“好。”徐素笑着对黎池点点头,就转身出去了。
寒暄过了,谈话气氛也营造起来了,接下来就该进入此次谈话的主题了。
赵俭接着刚才的话继续说到:“和周你说囊中羞涩,那你可是忘了你还有一个赚钱的绝妙法子?”
黎池状似疑惑地问到:“哦?赵兄所说的是?”
“就是你在乡试鹿鸣宴上所说的水……治水良物啊。”赵俭继续说道,“若和周你能将那治水良物烧制出来,真是水渗不透、百年不朽的话,何愁没有金银赏赐?到时你不再囊中羞涩了,也就能附庸风雅一回,将这书房好好布置一下了。”
黎池恍然大悟般,“原来赵兄所说是这事。自鹿鸣宴上赵兄叮嘱过之后,我就一直没敢忘,最近闲暇了也一直有在琢磨这事。”
“琢磨得如何?”
“不谈是否为治水良物,归根究底,那就只是一种黏合加固的东西而已,我先姑且将之称为‘石泥‘。其实这种‘石泥‘早已有之、并不稀罕,所以或许并没有继续研究和烧制的必要。
这都是我在查阅了一些史料后,方才得知的。”
听了黎池这话,赵俭惊诧不已!“你不是说水渗不透、百年不朽,是治水良物?怎么就没有研究和烧制的必要了?”
黎池有些疑惑,虽然水泥和着石子而成的混凝土,确实可百年不朽,但他说过‘百年不朽‘这话吗?
将疑惑丢一边,针对赵俭的问题,黎池解释到:“一个多月前返京途中,在经过一段河道时,我发现那一段河道的两岸堤坝,与其他河段不同。问过之后才知道,那是用‘糯米灰浆‘浇筑的河堤,可保千百年不朽、不决堤。
我回京之后又查阅过一些史料,才知道如石泥这样的东西早已有之。”
稍作停顿之后,黎池继续说到:
“先秦之前,有人发现蛤壳烧制而成的蜃灰加黄黏土混合,搅拌而成的混合物黏合加固的效果很显著,于是之后周王就用‘蜃灰’来修建宫殿陵墓。
及至两汉时,又出现了一种黏合加固效果更加显著的‘三合土‘,即石灰、黏土和沙子按一定比例加水搅拌。当下民间建房子、砌墙等,就多是用的这种三合土来黏合加固。
而在南北朝时,‘糯米灰浆‘出现,将糯米煮烂后将浆汁倒入三合土,加羊桃藤汁和匀即成。它的黏合加固效果,较三合土更强。
这种‘糯米灰浆‘不仅黏合加固效果奇绝,且可保千百年不朽。如今官家修建城墙、宫殿、塔寺和皇陵等,用的皆是‘糯米灰浆‘。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