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有三子,老大谢有德早已经娶妻,平日老实能干,可以说是谢家的主要劳力之一,老二谢有财心思活络,经常走街串巷想法子赚钱,谢有财只比老三大一岁,至今尚未娶妻。
这个家的运营模式是农忙时侍弄田地,农闲时想办法打零工做活,一家子齐心协力供谢家老三读书。
索性这么些年的辛苦没白费,谢知言在十七岁的时候顺利通过童生试,取得生员资格,也就是俗称的“秀才”,目前在县学学习。
这个时代读书人的地位很高,家里的大小事务等闲不会麻烦到他,他只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就可以了。
要说地地道道的农家,为什么非要供个读书人呢,这要从谢知言出生那天他奶奶做的梦说起。
已故的谢家奶奶梦见了门画上的文曲星,一口断定三小子就是文曲星下凡,加上谢家一门都是黑黑壮壮的,就算谢老二不那么黑,看起来也不白净。
可是谢老三,打出生就没丑过。
又白又好看,那鼻子那眼,说不出的眉清目秀,简直是鹤立鸡群,这周遭的土泥巴房田里的禾苗哪里配得上他。
等他长到五岁的时候,跟着一群小子去族学附近玩,听到读书声居然能背诵下来,让人大为惊异。
谢奶奶再想起当年那个梦,再加上他体弱,以后在农活上非但承担不了说不定还会累坏身子,谢家奶奶拍板,送他去读书。
谢知言本身也知道机会来之不易,读书倒是认真,可渐渐的,年岁渐长接触的同辈学子越多,他就越明白一个道理。像他这种家贫如洗的农家子,想要靠读书出人头地,那真是北极熊问企鹅为什么不去它家玩儿,太南了。
远的不说,书局里的书是很贵的,笔墨纸砚也是一笔不小的花销,他只用了最基本的,就已经耗费了全家人共同的血汗钱,可是家境富裕的同学呢,毫不费力就能买到最新知识点的书,来往结交的是有见识的人,还能托关系找门路拜有学识的老师指点。
这些都是他闭门读书努力辛苦所赶不上的。
要说天资,谢知言是有的,否则也不会毫无根底在十七岁的年纪就考中秀才。至于为什么一家满门都是土地刨食的,会出这么一个白白净净又会读书的种,只能说基因突变。
如果一辈子都面朝黄土背朝天,那也就认了,可是当一个人见识过了繁华富贵景象,他也想要去找寻机会看一看,书中描绘的黄金屋颜如玉。
想要让他再自甘平淡,那是不可能的。
现实中的巨大压力,窘迫的环境,无时无刻不在拷打着谢知言的内心,同窗一起要参加明年八月秋闱的,大都在埋头苦读,而他,家中的赶考路费还没凑齐。
就在这时,一个解决困难的机会摆在了他面前,虽然是邪恶的,但他毫不犹豫的抓住了。
以至于谢知言过来的时候,一大早从县学赶回家,幸好阻止及时,否则等顾惜惜上了王家的花轿,就算去要人,那也要闹得好大一场风波。
这里是大夏朝,和历史上那个不同,按照谢知言的推算,应该是明清之间,不知道怎么拐了个弯,衍生了一个大夏,世间民俗规矩倒是延续了明朝。
顾惜惜是谢家一两银子买回来的童养媳。
谢知言八岁那边生了场大病,差点一命呜呼,刚巧顾惜惜的父母带着一对儿女逃难路过村里,谢奶奶做主给了一两银子和小半袋杂粮面,从此顾家大女儿顾惜惜就成了谢知言的童养媳。
没想到这么一冲喜,谢知言还真的好了。
从此三岁的顾惜惜就在谢家生活了下来,在世人眼中,她从此生是谢家人死是谢家鬼了,她的人生就由谢家做主。
谢奶奶原本想要两个孩子大一点就完婚,顾惜惜还小,圆房倒是不着急。
老太太认定顾惜惜能旺夫,命格好,要不怎么她一来孙子的病就好了呢,眼看着就要没气儿了都。
可是没等她办完这件事儿就得了急症去世,接下来就是守孝,出了孝谢知言便考取了秀才,谢张氏越来越觉得这个一脸丧气的丫头片子配不上自己儿子,原主也故作不知,原本的婚事更是没人提及。
顾惜惜也不是傻瓜,自然能察觉到其中的感受,谢奶奶去世最伤心的就是她了。
原本两个人虽说名分未定,但大家伙都默认的是一对。她从懂事起就被所有人告知,以后是要给三哥做媳妇的,要不然她一个姓顾的怎么就在谢家呢?
到后来奶奶死后,谢家人的态度越来越冷,她身上的活计越来越多,她也觉得自己看明白了,直到今天她才发现是自己误会三哥了,三哥心里有她。
原剧情中,顾惜惜今天就会到王家,不过根本不是什么正头夫人,就是被周媒婆五十两银子买了个人,为奴为婢谁也说不清,总之没有任何仪式就这么进了王家门。
而且还不是五十两,王老爷出了一百两,媒婆从中昧下了一半。
进去了以后顾惜惜才发现,王老爷根本不是死了一个老婆,而是死了好几个,有的也像她一般,花银子买来,至于死因,对外都是宣称病死的。
她遭了罪,甚至还偷跑过,她求三哥救她出去,因为俩人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