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是出言阻拦过了。
至于原因和静好想的差不多,眼见着静好一天天得宠,小保康又一天天长大,如果将她送上高位的话,太皇太后心想,难保她不会生出什么野心来。
毕竟人心难测,而人性又是那么的复杂,即便静好如今对中宫之位,对太子之位没有半点觊觎之心,但是以后呢?
一旦她入主中宫,那么她所出之子皆是嫡子,即便比不上小太子这样元后所出的嫡子,却也有竞争太子之位的资格的。
要知道一旦静好的儿子成为太子之后,等他继位了,那么静好就可以成为皇太后了。
这样的诱惑,难道静好能够十年如一日地抵抗住吗?
太皇太后连自己的亲孙子都信不过,更别提静好这样的外人了。
但是太皇太后劝服不了康熙,而康熙对于太皇太后的反应也早就预料到了,当时他说:“皇玛嬷,朕知道您在担心什么,但是给戴佳氏晋升为熙嫔,是因为她生育有功;晋封她为珍妃,是因为有她才有牛痘;而如今朕晋升她为贵妃,也是因为她抚育保康有功,这些都是她该得的,并非是因为朕偏心她。”
康熙这话说得理直气壮,但是听在太皇太后的耳朵里,却和他主动承认自己偏心静好没有半分区别了。
因为在静好的几次晋升当中,除了牛痘那件事之外,其余的每一次晋升,都源于康熙对静好的偏心。
因为这后宫里头,不是每一个生育皇嗣的人都可以晋位为嫔的,也不是每一个抚育皇嗣的人都可以论功行赏的。
静好做的每一件事,该得的每一份功劳都被康熙记在心里,并且打算每一次都对她进行论功行赏,这就是他对她的偏心了。
康熙知道太皇太后是担心他太过看重静好的话,会对小太子造成什么影响,但是康熙自认为自己没有看错人,也坚信自己不是那中色令智昏的人。
康熙从来没有想过废掉小太子,他盼着大清的江山能够在他们父子的手上传承下去。
没有被太皇太后劝服,反倒是反过来劝住了太皇太后的这一整个过程无疑是不容易的,但是……
康熙转头朝着坐在他右手侧方向的静好,见她弯着眼睛冲着他笑的样子,只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他身为大清天子,虽然富有四海,尊贵无双,但是活了这么些年,却少有能够无拘无束的时候,但是他不能,却至少能让自己的心上人开开心心的。
所以太皇太后觉得康熙说自己没有偏心静好,那绝对是在撒谎,这点不止太皇太后看出来了,连贤贵妃和襄妃都看出来了。
她们两人一个以为康熙这次大封后宫,自己说不定会像当初的孝昭皇后一样,被康熙册立为皇后;一个以为凭着自己这一年多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好歹也会晋升为贵妃的。
结果万万没想到,她们两人都在原地踏步,勉强只得了一个封号而已。
所以和被康熙点名的嫔妃相比,她们即便想要高兴,也高兴不起来了。
不过康熙的话还没有说完,等静好她们起身谢恩之后,康熙让她们坐下后便道:“贤贵妃休养了一段时间,也该休养好了,所以从即日起,贤贵妃便重新掌管六宫吧,至于襄妃……”
“在贤贵妃休养的时候,你把六宫的事务打理得十分妥当,朕赐你这个封号,便是希望你日后能够辅佐贤贵妃管理宫中事务。”
贤贵妃和襄妃连忙起身谢恩,这次谢恩可比刚刚的要真诚许多了。
贤贵妃虽然没能如愿以偿,但是能够重新拿回宫权,她自然是高兴的,毕竟她即便身处高位,但是并不得宠,手上又没有什么权势,心里自然是有些慌的。
而襄妃一直都知道自己只不过是代管宫权而已,早晚有一天会把手上的权力还给贤贵妃的,结果康熙如今亲自开口了,即便以后只能够和贤贵妃平分宫权,但是对于襄妃而言,这也确实是个好消息。
*** ***
除夕夜的大封后宫,可以说给康熙二十一年的新年添了一份喜气,本来新年静好就该给景秀宫上下派红包了,如今好事成双,赏赐自然翻了个倍。
俗话说得好,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
于是这天早上醒来,静好都还没有来得及说要吃什么呢,石榴就带着她的两个小徒弟红柚和小东子给她做了一桌的好吃的。
是的,石榴已经收了两个小徒弟了,这件事还是静好建议和促成的。
当初景秀宫还是个破落的冷宫时,只有静好和石榴这对主仆住在这里,原本她们以为自己一辈子都要困在这一亩三分地里了,自然没有想那么多以后的事情。
但是后来情况不一样了。
静好从冷宫里出来,而石榴也不用一辈子都被困在紫禁城里,她还是有机会出宫的。
即便石榴和她的父母关系不好,但是那又如何?她给石榴挑一个如意郎君,让他们重新组建一个新的小家庭就好了。
退一万步讲,即便石榴不想嫁人,即便她很喜欢做饭,但是眼见着她一天天的总泡在厨房里也不是个事儿,于是静好就干脆建议她收两个小徒弟。
这样石榴以后也不用那么辛苦了。
不得不说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