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王夫人和贾母一笑泯恩仇了,但是贾母说过的话,王熙凤也不敢当她没说嗯过,所以在遇到大事的时候就来找贾母。
贾母歪在贵妃榻上,鸳鸯琥珀正在给她捶腿揉肩,说:“我都多久不管家了,这事儿来问我干什么,还去问你太太去。”
王熙凤笑说:“老祖宗,你可发发慈悲帮帮我吧,您是家里的老寿星,当家人有事儿了不问你还能问谁去!太太这会儿也不得空,正在理佛呢。”
贾母好奇地坐起来,问:“礼佛什么时候不行?”
王熙凤就说:“宫里娘娘病了,太太在佛前许了大愿,每天都要给娘娘诵经百遍,祈祷娘娘痊愈呢,如果娘娘好了,以后也要日日如此。”
贾母:“这么多遍……这个愿发的倒是十分虔诚。”
王熙凤说:“可不是嘛,一整天的功夫除了诵经百遍就抽不出空儿来做别的了,前阵子,太太要管家,一天只睡两个时辰,才能把经诵完。老太太也可怜可怜太太吧,就帮我看看这事要怎么办。”
贾母以为王夫人如此做是为了给她周全面子,才故意退隐起来,一时间有些感慨。
这个媳妇儿虽然不声不响的,这几年倒真是办了几件大事,让人刮目相看。
换了别人,谁能有这么大的魄力?
而且皇上已经嘉奖她,她仍然不骄不躁,一如往常。就看得出她的性情,是真孝顺,不是敷衍老人家的。
在和时不时要蹦跶一下的大太太作对比,当真要强出去几条街去。
很明显以后荣国府就要指着二太太了。
贾母顺水推舟领了她的情,先管着几天家,到时候还到王夫人手上,也不用让下人们看笑话,以为家里的老太太说话出尔反尔了。
王夫人会突然直接把嫁妆捐了,除了知道这笔财产留不住之外,主要还是为了元春。
宫里传来的消息是元春病了,前两个月王夫人向里面请见的牌子都被驳回来,完全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情况。
能出宫的太监,只会一味的勒索要钱,更何况,有许多情况他们也不可能知道。
王夫人恐怕像原著一样,元春这一病一直到去世都不会好。
元春去世也是贾家倒台的前奏,元妃都倒了,贾家和皇家再没有一点儿关系,贾家靠山都接连倒了台,轮到贾家的时候只会如大厦倾倒一般容易。
而据为她所知,元春这些年来并没有什么致命的病情,身体也不错,怎么会无缘无故就病的要不行了呢?
可能是皇上要拿他们家开刀了吧,所以想让元春先病逝。
宫里面人命如草芥,元春早就被皇上打造成了对付贾家的政治筹码。
而元春在宫里,皇上想让她什么时候退出,就是一念之间。
先病上一段,然后再安排病逝,这是老套路了。
虽然知道家族无望,王夫人也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元春去死。
所以她才一次支配了能支配的所有钱,对贾琏说的话也并不完全是敷衍。
贾琏若和张大人说了,这涉及到妃子娘家的事儿,多半会很快上达天听。
而且贾琏往户部送东西的时候,虽不至于大张旗鼓,也会让好些人看在眼里了。
皇上就算是为了周全面子,元春就算是真的病重,也够让皇家给她请个好太医,多加费心了吧。
老皇上实行仁政,特别是晚年的时候对大臣过于宽泛,难免滋生了贪腐。
如今官家子弟这可捐官的制度,真是只要花钱都能得个官身了,简直是明面上的卖官鬻爵了。
当今皇上在接掌皇位的几年之间,政治清明,也努力在改善国库的状况,可当今国库的情况也可想而知,比空的强不到哪去。
皇上要对西南用兵,这可是个烧钱的事儿,必然会缺少粮响,就算是现在不缺,难道还会嫌弃军费太多吗?
所以王夫人立刻找准机会送上了这份投名状。
王夫人倒是没想到还会有个嘉奖的圣旨,不过有比总比没有好。
而且这道圣旨表明的是皇上的态度,后续也果然起了带头的作用,在京城的贵妇圈里筹措了不少粮饷。
如今就看上面会不会看在这一点上,对元春不要那么无情了。
在宫里受不受宠这不是王夫人能左右的事,要看元春自己。哪怕是不受宠,凭她的品级,在宫中养老也好啊,至少能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
如此,又过了一个多月,王夫人再次向宫中递请安的牌子,终于获得接见。
来之前王夫人还很忐忑,等到见到了面,见到元春,发现她果然面有病色,瘦了很多,不过现在看起来精神还好。
王夫人在两人靠近说话的时候,不动声色地摸了摸她的脉象。
果然是大病初愈的脉象,身体还虚弱着,倒也不像中毒。
终于能见到人,知道元春的平安,而且病情并没有蔓延的趋势,王夫人总算松了一口气。
元春慢声说道:“叫母亲担心了,太医说再养一阵子就能恢复元气了。”
就算是身边有许多双眼睛盯着,王夫人还是细细叮嘱了元春一番,让她以自身的健康为重,家里的万事不用她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