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疏散转移
“快快,快进来,喝一碗热姜汤,免得着凉了。”又有村民被送过来,王青花热情地招呼道,顾不得对方身上湿哒哒的,就把人往里面引。
来的人正是朱大娘家,只见朱大娘站到了廊檐下,顺手脱掉湿透了的蓑衣,跺跺脚抖一抖弄掉身上沾到的雨水,再胡乱抹了把脸,不好意思地说道,“青花啊,这真的是麻烦你们了,又是接我们过来,又是给我们准备这那的,太感谢了!”
再抬眼看着韩家那干干爽爽的新屋子,只觉得都不好意思下脚踏进去了。
她脚上满是在自家院子里踩到的泥泞,刚从韩家院门一路踩着青石板进来,可给人家原本干净的院子踩得脏得很,这会儿就更不好意思进去屋内了。
“大家都一个村的,互相帮衬是应该的嘛,哪里用说这种话,带着孩子赶紧进来吧,这会儿屋里人多,去炕上挤一挤,衣服看有没有干的,没有干的烤一下或者我家的旧衣服对付一下。”王青花利索地说道。
“哎,哎,好的,青花你别忙了,我们自己来!”朱大娘赶紧擦了把鞋底,就抱着小孙儿进屋,的确怕受寒,得赶紧进去烤一烤。
才五六岁的小娃子乖的很,正好奇地打量着眼前的砖瓦房,心里感叹着原来这就是大房子啊,可真气派真好看呀,没有任何哭闹,乖顺地和奶奶一起进了屋。
朱大娘两个儿子都去挖河道了,两个大孙子和儿媳妇们则去自家地里往外舀水了,要不是韩采薇她们去得及时,这祖孙两说不定就被压塌在那茅草屋了。
她们过去后,赶紧帮着抢救了一些东西出来,然后带着人过来了这里。
一进屋,果然见炕上坐了不少村里的大爷大娘,都是来这里避一避的,一模炕上烧得旺暖呼呼的,坐上去舒服得紧,赶紧把小孙儿就放了上去,看他开心地在上面滚来滚去。
这么大的炕,还真是少见,晚上睡在上面恐怕也是舒服得很吧,朱大娘不由得想到。
可是屋内除了孩子们,众多大人却无心享受,一边烤着身上的湿衣服、湿鞋子,一边忧愁地望着外面这连绵不绝的大雨。
“该死的老天,要水的时候它不下,不要的时候下个不停!”一个大爷咒骂道。
“可不是嘛,前段时间浇水搞得我们多苦啊,如今竟然又涝了,这还让不让人活啊!”另一个大爷附和道。
“可怜我家的白面,一直攒着舍不得吃,这会儿泡水了,吃不得了。”一个大娘惋惜地说道。
她家地势低,进水进得快,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家里就好多东西都泡水了,衣服之类的都无所谓,后面还能晒干,关键就是那袋子白面,真的是太可惜了。
一时间屋子里不少人都是叹息,这雨连着下了几日,不算地里的庄稼遭灾,各家多多少少都有损失,要不是之前有给县衙做日结工的积蓄,以及县城里能买到的平价粮,此时说不定就已经过不下去了,哪里还有心思坐在这里烤火,可不就急死了。
如今虽然东西损失不少,庄稼也可能产量下降,但大不了去做工,也能吃得起粮,加上人至少都没事,心里就还算有底。
得多亏了这韩家,一时心里感念不已,人家当初教大家养蚯蚓土,可是没少花心思,养出来的肥料果然好使得很,后面又收购大家从山上搞来的野菜野味,给大家多一个来钱的路子,如今又是让大家来自己新屋里避雨,晚上说不定还得歇在这里,真真是好人家啊,心善得很哟。
不过听到家里的白面泡水,另一个大娘搭话道,“所以还是不要太攒了,早吃不就早进肚子了,还有这修房子也是,早修早住进去,哎呀我当初就是舍不得这么快把银钱拿出来,毕竟都还没捂热,所以一直没有着急修房子,哪里知道这雨来的这么急这么大,那茅草棚子完全不顶用。”
“是啊,早晚都要修的,不说修韩家这样大这样好的,哪怕修个土砖房,也就不怕雨水了,哪里至于屋里东西都打湿呀!”刚那个大爷接话道。
一时众人就展开了关于韩家这房子的讨论,之前上梁好多人没来,这还是第一次进屋,此时三间主屋都坐满了前来避雨躲灾的村民,炕里的火更是烧个不停,众人环顾四周,不得不感叹这房子的确是修得好。
“这么大的雨都飘不进来,得亏那廊檐修得长,伸出去好一截。”一个大爷说道,“要说还是这样弄的好,下雨天可以遮雨,大太阳天又可以遮阳,屋里既淋不到又晒不到,多好啊!”
众人不禁点头,谁不希望家里干干爽爽的呢,有这么一道廊檐,干完活回来就能坐着换换脏鞋子,不把泥土带进屋里,真是不错。
另一个大娘摸着身下的炕感叹道,“这炕道也设计得好,来热快得很,温度也好,哪怕最冷的冬天,睡在上面都不怕冷了,坐在上面做点针线活也得劲得很。”
“那是,你看这炕面宽的,都够趟四五个人了,要我说还是大了舒服,不用挤,我家到时候要有多钱还是要修宽点。”李大娘说道,“再有那灶台,还做的是什么隐形的,藏在炕边上不会搞得柴火到处都是,屋里干干净净的多好啊,收拾起来省心得很。”
“这家具也打得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