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后山村翠花//
第二天一大早,用过早饭后,韩采薇便出门去找隔壁大刘娘,留韩大弟帮着王姨娘在家里准备干粮,而阎二自然继续养伤。
同样用过早饭,等着韩家人来的大刘娘,见来人只有韩采薇,不由得失望了一瞬,还以为她那孕妇娘也会来呢,还是和那孕妇娘好打交道。
和这家女儿单独一块,还算能说会道的她都不知道开口说啥话题好,家长里短就感觉不合适,而自己一个农村老娘们儿除了家长里短别的也不会说啊。
因为她可很少见这么英气大方的姑娘,上穿蓝色圆领长袖襦,下穿灰色宽松式长裤,足蹬黑色布靴,像那胡人打扮,却怪是利落好看。
个子比她见过的姑娘家都高,都快有她家大刘那么高了,站在那里腰背挺直,说话还喜欢看着人的眼睛,让人怪不好意思的。
昨天她那孕妇娘在还不觉得,此时就她们两个人,出了院门往外走,气氛就一阵奇异的安静。
大刘娘显然不适应这样的氛围,急速转动脑袋想着话题,却实在没有合适的,只得一言不发地在前领着路。
边上的韩采薇却对大刘娘的不自在一无所觉,只以为人家老大娘就是这样沉闷不爱说话的性子。
她也不想想,昨天人家大刘娘可是和她娘聊得那个热火朝天呢。
不过也不怪她,她向来习惯沉默是金,大多数时候都是倾听的那个,别人说她听着,别人不说她也无所谓,不得不说神经有点大条。
这时她就沉一言不发地跟在大刘娘身后,自顾着打量着土路两旁的后山村景致,其实也说不上景致,就是典型的古朴乡村景象,和她上辈子视频里见过的悬崖村有得一比,甚至要更加破旧。
村里人虽然聚居在这处山脚下,但住得稀稀落落的,一户人家到下一户人家之间门的距离甚远,走了好一会儿,也就还才路过三四户人家,院门都关着,只偶尔有鸡狗叫声传出来,也不知道是不是都出去忙活了,还是关门在家忙着。
一路就没有看到砖瓦房,别说青砖,就连土砖也没有,瓦更是没有。
大都是大刘家那种土坯房子,斑驳的土黄色墙面,能看到里面夹杂着不少干稻草等物,黄土泥像是抹上去的。
至于屋顶上,基本盖的都是干黄干黄的茅草,院子大都是用篱笆或干柴围起来的,高度不是很高,刚好隔绝掉外面视线的样子。
她感觉院子里的鸡努力一下,说不定都能飞出来。
沿路开出了不少菜地,只不过现在刚才入春,地里还不见青色。
不过大部分都已经规整好了,划分成一拢一拢的,显然是精心侍弄过的,地里还能见到湿潮气,没下雨,应该是从哪里挑来的水浇上的。
不过再走一会儿她就知道水是从哪里来的,之前大刘就说过他们村有一条大河,此时正看到一条河差不多从村子正中央穿过。
不过在韩采薇看来,这河面宽度仅仅两三米,实在算不得大河,顶多比山里那小溪宽一点的小河而已。
也不算深,她打量了下,最深的地方估计也就个三四米,还大部分都是河岸,水位浅得很,都能清楚看见河底下的大石头,顶多有个半米深。
再往前走,要经过一道桥对去面,两根滚木搭起来的简易桥,削平了圆柱体的侧面部分供人踩在上面。
大刘娘担心这城里女娃子不敢走上去,自己走过去后,正准备回头去拉一把的,就见这姑娘三两步就跨过来了。
只得悻悻地放下手,在韩采薇疑惑的目光下,轻咳了两下,并尴尬地摸了下头发。
“刘大娘,这户人家啥情况啊,您给我提前说说?”韩采薇主动问道,昨天只大概说了几句,知道人家是从北方逃来的,具体还不清楚怎么回事呢,这刘大娘刚一直没说,便只能她自己问了。
一听这话,大刘娘拍了下大腿,瞧她这记性,刚一直顾着苦苦思索客气话和悄悄打量人去了,这关键的事情忘记说了。
于是连忙说道,“待会儿见了你只说是我家亲戚,叫那女的翠花嫂子就行,她男人早上从我家门口过去地里,说了她今天上午都在家的。”
韩采薇点头示意明白,对好口供嘛,昨天她和大弟就说的是亲戚,不然直说是在山里遇见的陌生人,解释起来太麻烦。
大刘娘继续介绍道,“她们两口子带着一儿一女,十年前从北方逃出来的,歪打误撞来到了我们村,当时俺们村里人也少,村长便留了他们家在这里定居,开了几亩荒地,日子就这样过下来了。”
“她那两个儿子带过来的时候才一个六岁一个四岁,现在都长成十几岁岁的大人样子了,都是干活一把好手了,时间门可是过得真快啊。”她不由得感叹道。
随即又不禁回忆起来,“我都还记得当年第一次在村口见到他们一家的样子,那是真的惨哟,幸好是六月,天气不冷,不然满身的破布烂衫,怎么都得冻出个好歹,大人孩子都瘦得皮包骨,说是啃了好多天的树皮野菜了,只偶尔路上能得到一两点的米粮施舍。”
“说当年他们那地儿战乱,其它族人都走散了,就他们一家四口逃到了这边,能安然无恙过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