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这事儿不是说越早进学堂就越好,关键还是得看天分。
一两银子都没分到,至于分到粮食就只能让一家人撑到秋后,卖了粮食,人就得饿肚子,他又不能平白无故把银子变出来。
“家里没银钱,这半年还是我自己教枫儿读书,等什么时候有了银钱,什么时候再把孩子送到学堂去。”
正好趁这个功夫,他也能多读读书,否则话,拿什么名头去参加科举。
一想到那96两银子事儿,林石虽然没觉得他爹做不对,但还是忍不住有些心虚,人一心虚了,这气就短,说话相当没底气。
“反正家里人都听你,你想怎么弄就怎么弄。”虽说是分了家了,按理来说,他应该是这一家之主。
但一来,家里人确实都不听他,不管是媳妇还是儿子和儿媳妇,这就连最小孙子那也都是听儿子。
二来,当家作主这事儿他还真没干过,不知道怎么安排,也不是这块料,还不如趁早把这一家之主位子让给儿子呢,也省得操这一份心。
林泽这辈子顺竿爬本事还是蛮厉害,“爹,这可是你说,以后咱们家事我来拿主意,你以后可别出尔反尔,这既然分了家了,那重心就应该放到咱们这个小家上,别去掺和别人家事儿,也别想着沾人家光,就像跟爹你之前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咱们这个小家心得聚在一块儿才行。”
至于这心往哪一处想,劲儿往哪一处使,就是他这个一家之主说了算了。
这话听起来没毛病,林石很是痛快就应下了,现在他们大房伤了老爷子心,闹腾着把家分了,等过两个月侄子中举消息传过来,他们家要是再都围上去沾光,那可就太不地道了,不能那么办。
儿子这方面想还是挺明白,林石这段时间或许一直都挺压抑,,这会儿总算是轻松了些,过去都已经过去了,分了家以后,可不能再闹腾了。
人嘛,总得往前看。
往前看不只是林石,还有李氏,这会儿抱着孙子,跟儿媳妇说着话,就已经开始考虑搬出去事儿了。
眼不见心不烦,哪怕分家已经分利索了,但是同在一个屋檐下住着,低头不见抬头见,瞧了也让人觉得心里不痛快,还是早点搬出去好。
要是公公那边能把公中银子平分,那他们家现在立马就能另起一处房子,但是现在话,最起码也要两三年才能攒够银子。
李氏还真有些等不及了,想要多攒银子,无疑就只有两个办法开源和节流,后者不好弄,儿子前段时间还病了一场,哪怕每天一只鸡吃着,也不一定就把身体完全养回来了,所以不能省吃省喝。
省穿就更是不能够了,她们大房这边原本就分不到什么布料,好几年才能有一身新衣服,小孩穿也都是用大人衣服改出来,所以在衣服上原本就没有什么花费。
能想到法子就只有开源了,她多养几只鸡,儿媳妇多干点针线活,还有当家,做完自家地里农活,就出去干零活,也省整天惦记些有没。
儿子身体不好,还是别出去找零活干了,自家地收拾好就成,有时间多教枫儿识几个字,也算是把上学堂钱给省下来了。
“从明天起,我来照顾枫儿,家里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这些活你都不用管,专心做针线活就成,咱们早一点攒够银子,就能早一点搬出去。”李氏跟儿媳妇道。
黄氏倒是能够理解婆婆想法,她也想早一点搬出去,不管二房小叔子这次能不能中举,眼瞅着人家那边还有几个月就要生孩子了,人最怕就是比较。
夫君跟小叔子待遇不能比,日后两边孩子待遇相差恐怕会更大,她可不想让孩子整天生活在这样氛围里。
还是早一点搬出去好。
“我明天就让当家陪我去绣庄里看看,多接点活。”黄氏甚是乖巧道,比起老爷子、老太太,还有二房和公公,还是更喜欢跟婆婆相处,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让人防不胜防。
如果能早一点搬出去,也就遇不到那么多糟心事儿了。
“也别太累了,悠着来,顾着自个儿身体,别跟泽子似,硬生生晕倒在地里头,那是干嘛,不值当。”
李氏不是那种一味压榨儿媳妇恶婆婆,把人累病了,还不得是花银子请大夫吃药。
与大房这边轻松相比,老爷子跟老太太上房氛围可就沉重多了。
林大力性格向来强势,要不然他一个外来户,也不可能这么快就在村子里扎下根,而且过得还比大多数人都好。
俩儿子打小就听话,从来就没有忤逆过他,哪怕结婚生子都有了孙子也是一样。
至于他那两个孙子,一个孝顺老实可靠,一个会读书,十里八村就没有不羡慕他,这猛不丁就分家了,外人还不知道怎么看他笑话呢。
要么说儿女都是债呢,他这一辈子都没让人家看过笑话,老了老了,到了要享儿孙福时候,偏偏就分家了。
孙氏一开始瞧着老头子脸色,大气儿都不敢喘一声,更别提是开口宽慰几句,战战兢兢窝在一旁,时间一长,也就睡着了。
林大力正是烦心时候,越想这事儿就越觉得难受,翻来覆去睡不着,听着窗外蛐蛐声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