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小西一家的日子, 很快的滋润了起来。
那怎么可能不滋润呢。她每个月的稿子,就有二百五十个大洋。这就是固定的收入,再格外赚一点小钱钱, 例如写个影评, 吹捧个女明星,每个月的收入, 那是三百有余了, 有时候, 可以四百块。
这四百块代表什么, 一个洋行的买办, 收入堪堪也只在这一半儿。蓝小姐整栋楼出租来的租金, 一个月一百二十个银元,已经够她生活的滋润,并且雇佣许妈了。
寻常人家,卖苦力赚嚼头,有个十分之一,已然可以相当温饱了。
可见,曲小西赚的相当多。
这个时代的购买力, 真的很强。
如果紧紧巴巴没有钱, 曲小西自然是能凑合的,但是现在有钱了, 那就不同了。
有钱不花,那不是傻子吗?
真的活成葛朗台, 最后钱给谁留下都不好说的。像是她上一辈子,小可怜一个, 孤儿院长大,万事靠自己。后来……她甩甩头, 不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不高兴。
反正,人生最痛苦的事情就是,人死了,钱没花了。
不过曲小西还是知道的,就算是添置物资,也得循序渐进。虽然还是夏天,但是首当其冲,他们家最需要的添置的,肯定是冬天用的棉服和棉被。
虽说,还有些日子,但是总归先来必需品。
而且啊,现在外面卖的成品,总归不是那么暖和,肯定还是自己买布料和棉花做更合适的。只不过,曲小西虽然也会点针线,但是要说自己做,那不可能了。
好在,他们家有个外交小大人呀。
很久以前,他们在白家的时候,那家子从上到下,心肠都坏死了。主子不是什么好东西,嬷嬷小厮丫鬟都跟着学,个顶个儿的不是好人。所以小北这项技能倒是没有开发出来。
但是来到这边就不同了,他们家住在这个小楼里。
楼上楼下,十来户邻居,他们家还算是条件不错的。而且,大家都是正常的邻里关系,没得踩高捧低欺负人。小孩子就渐渐的露出了自己本来的个性,活泼又八卦。
像是这几天,小家伙不知道怎么跟许妈搭上线儿了,别看他才是个六岁的小孩儿,和许妈十分有的聊。说他们是“忘年交”都不为过了。
小家伙儿就这么跟许妈约定好,让许妈在闲暇的时候帮他们家三个人做棉袄棉裤,还有棉被子。
当然,不白做。
要给钱。
曲小西倒是不好直接撬人家的佣人,专程问了蓝小姐。蓝小姐倒是不在意的。她也乐意许妈自己再找一点小活计贴补日子。毕竟,谁都看得出来。年纪越大,需要的钱越多,许妈总是要多存一点体己私房钱,才能在晚年过得更好。
他们家活儿又不多,所以蓝小姐并不阻拦她赚私房钱。
就这么一件事儿,蓝小姐不在意,许妈高兴,曲小西一家子也高兴。冬天里的棉袄,外料里料,还有棉花,真真儿的花起钱来,也是很不老少的。
虽说这个年头儿钱比较抗花,但是曲小西选择的料子还是比较好的,棉花也足。毕竟是贴身,没有钱也就算了,既然钱够,她也不是亏着自己的人。
曲小西家一人做了两套棉衣棉裤,又一人一床厚被子。这些委实不少,按照许妈的速度,真真儿是要干到冬天了。
不过,来得及就好。
“咚咚咚!”敲门声响起,曲小西起身,来到门口。
门口是楼上的小男孩,五楼那个,他咧嘴一笑,将背包里的四份报纸都递给曲小西,说:“这是你要的报纸,给。”
曲小西将四毛钱交给他,很快的拿到了报纸。
她最近已经不出门买报纸了,正好这个男孩子是在电影院工作,不仅卖小零嘴儿,也卖报纸。索性就让他捎回来,男孩子乐意多卖一点,曲小西也省了出门,这倒是皆大欢喜。
曲小西不是每天都买报纸,不过隔个两三天的,总归会买一次。
最近,她的正在连载,曲小西每一次都会买一份收藏。同时,也是要知道报社已经连载到哪里。怎么说呢?她的第一章回上市的时候,虽然也引起了小热度,但是并不算很高。
虽然故事诙谐幽默,但是就像是陈编辑说的,她是一个新人。好些人并不认识她。
而他们这份报纸,并不是什么很有深度的报纸,十分的市井。所以,只是一点点小水花,看过之后忍俊不禁便罢。但是随着第二章回第三章回的进展,热度很快就起来了。
现在这篇连载的讨论度,那是相当高的。
曲小西偶尔在楼里都能听到有邻居议论。可见这个故事的传播程度有多么的广。
报纸卖得好,文章热度高,曲小西高兴,陈编辑高兴,而报社更高兴!
毕竟,现在的文章,并没有这样的风格。是的,没有。
虽然,如今白话文也颇为流行,算不得少。但是曲小西的文风和剧情走向,都是相当让人意料之外。
就是,每当你觉得,剧情大概是要这么发展了,那么,总会来一个神转折。这样的神转折并不让人觉得突兀,爆笑之余仔细回味,又发现其实早有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