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贺渊吃着滋味古怪的梅花粥时,从他那里离开后的赵荞在回信王府的半道上,正正遇上鸿胪寺宾赞岁行舟。
其实赵荞在马车里,原本是没留意外头的。
倒是岁行舟认出了信王府的马车,笑着向车夫打了手势。
听了车夫通禀,赵荞倒也没做多想,撩起车帘打招呼:“行舟兄,这么巧啊。”
岁行舟笑睨她:“巧什么巧?我去信王府,三公子说你上贺大人家了,我正说往贺大人那里找你的。”
岁行舟到底是个文官,平素在鸿胪寺当值无需如何走动的。今日这穿了半座城地来回跑,累得他在这大冷天里双颊竟带了热腾腾红晕。
他本就是个斯文白面的俊秀长相,面上稍稍一红看起来就很明显。
跑这么多路也非要找到她不可,看来是真有事的。
赵荞歉意地弯了眉眼:“害你跑这么多冤枉路,是我的不对。你吃过午饭了么?”
“实不相瞒,早饭都没吃。”岁行舟笑。
“那你上来,咱们去馔玉楼。正好我也没吃,”赵荞大大方方邀他上车,“有什么事,咱们边吃边聊。”
馔玉楼是赵荞名下的产业,离这里就五个街口的距离。
“行。说起来都快半年没见了,也正好叙叙闲话。”岁行舟倒也不忸怩。
上回见面还是六月,赵荞有事去鸿胪寺找的他。
之后岁行舟随鸿胪寺卿前往沿海的沅城,接待一队外海番邦来使,昨日才回京来的。
这一转眼夏衫都换冬袍了,可不是半年没见么。
到了馔玉楼,赵荞直接领着岁行舟楼上的向阳雅阁。
阮结香去吩咐菜色,两人便坐在阁中喝茶叙话。
岁行舟解下荷囊,从里头取出一个还没半个巴掌大的绒布小锦囊。
“这是行云给你的生辰贺礼。她在信里说,你们王府有规矩,家中双亲健在是不能轻易大肆庆生的,特地叮嘱我定要这月廿二之前将东西给你。”
岁行舟的妹妹岁行云在武德四年秋入了军籍,如今是驻防北境边关的一名前锋营小将军。
赵荞与岁行舟原本八竿子打不着,全因岁行云的缘故才熟络起来。
说来令人莞尔,这俩姑娘是十一二岁时在街面上认识的“江湖朋友”。
虽两人家门出身别如云泥,并不经常腻在一处,却是“有事说一声就行”的那种交情。
早年岁家拮据,岁行云入国子学名下雁鸣山武科讲堂读书的事,还是靠赵荞帮忙才成了的,因此岁行云很记她的情。
岁行云投军从戎后一直驻防北境,三年来就回来过两次,但与赵荞之间一直没断音讯。
因为赵荞是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家伙,岁行云不便直接写信给她,就只写给自己哥哥岁行舟,再由岁行舟转达给赵荞。
有时她得了点什么京中不多见的小玩意儿,就会特地带回来给赵荞看个新鲜。
“又劳烦行舟兄跑腿了。我家是有那规矩,我长这么大,也就满月、百日、成年庆过三回生。难为行云还记得这事,我就同她讲过一次。”
赵荞笑着打开小锦囊,取出里头的东西。
是一只半透芙蓉石雕的圆脸小狐狸坠子。笑嘻嘻弯着唇,眼睛眯成狡黠的弧度,活灵活现。
芙蓉石本身并不贵重,就算这一块水色格外通透,价值也不超过三十银角。可赵荞很高兴,因为这是她的朋友托了人,辗转千里送回来给她的。
“雕法很特别啊,看不出是哪个流派。”
见她珍而重之地收好,岁行舟也笑了:“岁家祖传手艺。她在营地上闲着没事自己雕的,说你在她心里就长这样。”
“我呸!凭什么我在她心里是个圆脸狐狸 ?可瞎了她那对小狼眼吧,我明明是瓜子脸!”
得了朋友从远方送来的礼物,赵荞露出近来少有的开怀之色,拍桌笑骂。
岁行舟摇头笑叹:“她说,你笑起来就狐狸样,狡猾狡猾的。”
“那我还说她笑起来小狼样,凶残凶残的呢,”赵荞哈哈笑出声,“回头我也画个圆脸小狼,你帮我带给她,算作回礼了!”
“行,一定送到,”岁行舟眉眼温柔,温声感慨,“你们这俩姑娘啊,好像永远长大不似的。”
得了远方朋友的音讯与礼物,赵荞心情大好,翌日起了个大早。
她到贺渊那里时天才麻麻亮。听中庆说贺渊进膳厅坐下准备吃早饭,她索性就自己过去了。
“反正昨日不请自来也没被他轰出去,今日索性就得寸进尺地蹭个饭吧。”她边走边笑,嘀嘀咕咕像是说来给自己鼓劲的。
跟在她旁边的中庆也笑:“二姑娘想哪里去了,七爷怎么会将您轰出去。早上还吩咐午饭得备好菜,今日要留您用饭的。”
赵荞惊讶瞥向中庆:“他这是,一觉睡醒想起我来了?”
“怕是没想起的,”中庆歉意地耷拉了嘴角,“昨日下午陛下派人送来了嘉奖封赏,还派了七爷在金云内卫的一位下属同僚来为他答疑解惑。他俩还有韩太医在正厅关着门说了一个多时辰,据说是将他忘记的这一年里所有事都捋过了,他还是什么也没想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