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曲子叫什么?”
狄利低声地问了出来, 他有点狼狈地吸了下鼻子。
他心潮澎湃,那是一种无法抑制的情绪波动。
不光是因为这首贝斯曲,还因着演绎这首曲子时, 乐手所透出的才华和天赋。
不是技巧, 而是乐感, 是对音乐的理解, 对每一个音符的细腻处理。
尤其是乐曲中间有两个乐句, 隐隐带着一种摇摆的韵味,还有精准的节奏切分, Walking Bass的技巧,强调了二四拍, 这是爵士乐的味道。
仿佛压抑过后陷入一场醉生梦死的堕落。
低音下坠到极致, 黑色的灵魂,随着黑色的音符一起摇曳荡漾。
老实说, 舞台上那位青年的演奏技巧, 并不如国内顶尖乐队的贝斯手。
比如, 京城有名的那位,没事儿就上热搜的, 小伯顿。
但……
仅仅只是一支曲子, 狄利就扭转了之前的一些看法,他的脑袋里有个声音在说,也许可以试试。
霎那间, 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 就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逆转。
爵士乐, 需要的正是这种天赋和才华。
以及——
自由。
比刻板的、高超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自由,是Swing。
它们来自于对音乐自信的掌控力。
同时, 这首曲子也让他好奇,他从来都没有听过。
演绎名家的作品,必须有足够的阅历,足够的感悟力,也要有想象力,共情能力和同理心。
更要去研究当时的创作背景,以及了解原创者的生平。
狄利不由开始想象,这支贝斯曲的原创作者,会是一个怎么样的音乐人呢?
他想,那位老师必然是一位造诣颇深的贝斯大师,如果由作者本人来演绎,会是什么风格呢?
没有听到过原版未免太过遗憾。
狄利的脑海里不由浮现出了很多国外知名贝斯大师的形象,而他们大多是更擅长布鲁斯和爵士乐的黑人,还有更擅长将bassline创作得更动听、花样更多的日本贝斯大师。
容修登台之前脱掉了西装,只有一件简单的白衬衫。
开了两颗扣,看上去简约而又随性。
可真正的内行人士都知道,正装的白衬衫反而是最为讲究的。
狄利望着青年的演奏,让他多次有冲动想起身走向舞台,到离他更近的位置上去欣赏这支曲子。
而他全神贯注在听音乐时,完全没有分析那种冲动心理源于何处。
只是全然沉浸在音乐当中。
这支悲伤沉重的曲子,令他想起,十年来背着萨克斯四处漂泊演出的日子。
令他想起,昔日多少的无奈与心酸,被层层剥削、克扣血汗钱的卖艺生涯。
他想起,他站在高档餐厅的舞台上卖力吹奏的日子。
四周的食客们全都在狂吃海喝,鼻间闻到诱人的饭菜香味,为了这场演出,他只吃了煎饼果子充饥,但根本没有人注意他吹奏的到底是什么狗屁的经典曲目。
如果那时候,青年给他演奏了这首曲子,他想,他听过之后一定会放声大哭。
……
不管是什么乐器,当音乐触动心灵,都有左右情绪的力量。
音乐是世间的魔法。
酒吧内,所有人都望向舞台,没有一个人与同伴交谈。
不到三分钟的曲子,有三桌客人转移了桌位,他们坐在了更靠近舞台的座位。
而在顾劲臣的提醒下,一直闭着眼睛的白翼,此时他的眼前一片漆黑,仍然在细细聆听那旋律中音色的变化,每一个音符、每一个乐句的处理方法。
黑暗让他的耳朵更加的敏锐,他知道,他没有老大的绝对音感,但他已经玩贝斯近二十年。
他注意到,容修演奏时,似乎刻意在控制,谨慎地使用着每一个技巧。
连最基础的勾弦,也没有在同一个乐句中多处使用。
但容修偶尔会以轻勾弦的方式穿插嵌入幽灵音(Ghost note)的演奏效果。
营造乐曲氛围时,也没有更花哨的敲槌技巧,没有更火爆的slap。
只有音量似乎有一点点的变化,与此同时,他的演奏力度却又没有改变,始终充满了震撼心灵的力量……
可是,让白翼意外的是,当听众的注意力全部被贝斯吸引,当客人决定抬步走向舞台的霎那,并不是容修放大音量的时候。
也不是力度更强、节奏感更强、速度更快的时候……
他在不停地控制、改变着音量和力度。
白翼想起了容修曾在《良师益友》上,对颜俊说过的——“休止符的震撼力”。
这里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时此刻,京城小伯顿的脑袋里,出现了一点点的线头。
他并不知道自己发现了什么,似乎触碰到了某个神秘的领域,却又理不清头绪……
而坐在专属座位的狄利,则是呼吸加快,他的胸口剧烈起伏着。
饱满而又汹涌的情绪无法安置。
那一瞬间迸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