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晋末长剑> 第一百三十五章 述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三十五章 述志(2 / 3)

喟叹道:“大王数日前曾问今人何不著书立说,诚哉斯言!老夫空活数十年,到头来却不懂与时俱进四字。今时不同往日,尽信书不如无书。后汉通经方能入仕,致时人只敢引经据典,不敢有分毫己身所思,此或贻患无穷。今日听大王一席言,若有所悟,回去后当以‘与时俱进’四字著书,以彰大王功绩。”

“司空过誉了,四字如何成书?”邵勋摆手道。

刘翰笑了笑,不再多言,显然有自己的想法。

邵勋也不管他,又看向跟在身后的士人,道:“可别再说我总是征丁征粮,农书抄录完毕之后,各自施行。假以时日,粮肉果蔬定然比当下丰足。”

“是。”有人先应了声,随后便陆陆续续有人应是。

卞滔站在人群中,心情比前几天好了不少。

梁王终究不是一味压榨,也是会给好处的啊。不争气的是,竟然有些激动乃至感动。

华俊则暗自感慨。

若梁王一开始就说要传播农书,然后再让士人出让好处,绝对不会如此这般。

但他先把士人心气打下去,最后再给点甜头,感觉就不一样了。

顺序很重要。

“将来去了江南,风物又不同,尔等若有青史留名之志,当可编纂一本新农书。”邵勋说这句话的时候,一直在默默观察众人的表情。

尤其是在“将来去了江南”六个字说完时,更是重点观察。

还好,这些人好像已经认命了——当然,也有可能这会人在晋阳,不便做什么,说不定回家后就组织叛乱了,谁知道呢。

说话间,众人来到了一段水渠边。

渠对岸已经有人在收割小麦了,府兵、部曲齐上阵,忙得热火朝天。

“自汉以来,中夏之敌皆在北。”邵勋突然说话了:“前汉时,匈奴骑兵连马鞍都没有,这样的兵如何?”

士人有些不解,怎么突然提到这个了?

金正在一旁哂笑道:“大王,那样的骑兵连骑射都很麻烦,准头也不行,更无法搏杀,不足为虑,一摧即垮。”

邵勋点了点头,道:“时至今日,双边马镫、高桥马鞍横空出世,鲜卑人马上搏杀颇有章法,甲具亦很精良,骑射又快又急。再用两汉御敌之策,只能惨败。天下士民若想保住家业,非得供养精兵强将不可,府兵便是了。”

“真以为我丧心病狂,盯着尔等的家业不放呢?若无此强兵,胡人便一批批南下,他们可没我这么好说话。”

“昨日我还收到单于府军报,又有数万胡人自西向东,迁徙而来。而在此之前,几乎每年都有胡人部族东迁、南下。”

“前往长安做买卖的商徒回报,秦、雍二州有新胡至,众不下三万,多高鼻深目之种。”

“尔等耳不聪、目不明,根本不知道外边发生了什么。”

这番话说完,众人面面相觑。

听起来让人震惊,但好像又不是假的,因为后汉年间就开始不断有胡人迁徙而至,曹魏、国朝每隔几年就冒出来一大批胡人,也不知道从哪过来的,又为何迁徙。

原来这种迁徙行为到现在还没停止,且愈演愈烈?

众人面色不太好看,更有人暗叹一声,心中某些抵触情绪减少了很多。

“后汉、曹魏及国朝以来,胡人已遍布幽、冀、并、雍、秦、梁、凉、司八州数十郡,众不下二百万。如果算上鲜卑诸部,则更为惊人。”邵勋又道。

“胡人散居各处,人多势众已成事实,那就不能装看不见。”

“幸而其并非全是悖逆之徒,多有心向中夏之辈,可为我用之。”

“或曰何为梁国?”邵勋看向众人,说道:“在此,我可直截了当告知诸位——”

“其一,以田地为资,广置军府;以官爵为赏,厚养壮士。如此,则可捍御边塞,黎庶尽安,再不受那战乱之苦。此谓‘相忍为国’。”

“其二,胡人亦我赤子,终我一世,都将与有识之士同心协力,化胡为夏,令其安居乐业,再不复为乱。其有功者立赏,不吝官爵;有罪者必罚,绝不姑息。如此,中夏之人可免于劫掠、袭杀之厄。此谓‘夷夏俱安’。”

“其三,许尔等于江南置宅建园,说到做到,决不食言。君等皆国之菁粹,非那庸碌之人。异日于江南闲居之余,或可钻研济世之学,著书立名。我不喜陈腐旧论,若谁能写出今世之学,且有可观之处,必有厚赏。无能著书立论者,弄一些工巧之物出来亦有赏赐。若此物有益于国,则有官爵厚赏。”

说最后一条时,邵勋不由地多说了几句:“服散纵酒之风可息矣。神鬼之说亦缥缈难证,徒费光阴。有那工夫,不如想想怎么厚实家业。哪怕一亩地能多收斗粮,献上此法,即可擢升门第、恩荫子孙入仕授官。”

“武人需得御敌杀贼,田舍夫终日为生计奔波,工匠才疏学浅,就尔等衣食不愁、家资丰厚、僮仆成群,浪荡一生有甚意思?我知有些人不想入仕,只愿遨游于庄园间,可也!但闲暇时不如多学些东西,多找些事情做做,被我看上了,给个侯伯之位等闲事也。有爵位傍身,还有谁能轻视尔等?”

从辩证主义的角度来看,这些注定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