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轩见徐海行色匆匆地离去。
便知晓他的目的已然达成。
他相信,徐海回去之后定然还会展开调查,说不定真能探寻到徐谓礼文书出土的所在之处。
林轩随后给姜老拨去电话,说明具体情况之后。
姜老得知林轩获得了一整套南宋时期完整的官员录白文书,亦是深感震惊,恨不得即刻见到那份文书。
下午一点。
姜老处理完手头的工作,急匆匆地来到轩缘阁。
“姜老,里面请!”林轩热情地将姜老迎进店里。
“林轩,恭喜你啊,又买到好东西!”姜老笑着说着。
“姜老客气了,您还没看到文书呢,万一真如张继所言,这文书是新的,那您可就白跑一趟了。”林轩开着玩笑。
“林轩,你说笑了。你的眼力我还是知晓的。”
“若真是假的,那也难得一见。还有你林大师看走眼的时候啊。”
说完,姜老笑了起来。
紧接着,话锋一转,继续说道。
“至于张继,此人徒有其表,说话如同放屁一般!端着个铁饭碗,混吃混喝,哪有半分专家的模样!”
不得不说,姜老对张继的评价甚是准确。
“算了,不提了,林轩快将文书拿出来瞧瞧。”
姜老说完,已是迫不及待想上手看看文书。
林轩做出请的手势:“文书都放在里面长桌上,总计17卷,请姜老过目。”
姜老顺着林轩的指引,快步走向长桌。
随后,他小心翼翼地展开一张文书,全神贯注地盯着文书内容查阅起来,表情变幻无常。
姜老仔细看完一卷,陷入了沉思。
而后,他又大致浏览了一下其他的文书,过了一会这才收回目光。
“没错!这的确是南宋的文书!未曾想到竟保存得如此崭新,丝毫看不出岁月的痕迹,难怪张继会看走眼。”
姜老笃定地说着,确定这些文书是真迹无疑。
此时,又有一辆车停在了轩缘阁外。
东方源和叶开山两位江城博物馆的馆长来了。
“东方老师,叶老,您们来了!里面请!”
林轩开门,将二人迎进店里。
“哈哈哈。叶小友,我听东方源说你购得一份南宋文书,极为珍贵,所以不请自来,前来见识一番。”
叶开山客气地说道。
“叶老说笑了,欢迎至极。”言罢,三人走了进来。
“咦,姜老也在啊。”东方源一进来便看到了姜老的身影。
“这老小子,动作真快,又被他抢先了!”叶开山看着姜老笑道。
“叶老,东方馆长,快过来看看,这文书我实在看不透啊。”
姜老见到两位老熟人,赶忙招呼过来。
“什么?还有你姜邦国看不透的文书?”叶开山来了兴致,快步围了上去。
东方源也觉得有趣,走上前去查看。
叶开山展开一卷文书看了许久,脸色凝重,沉默不语。
只因叶开山也难以断定这文书是新是老。
这文书太过崭新了吧?南宋至今已有800年,怎能保存得如此完好?
但文书的内容和形式又十分契合南宋的特征。
一时间,叶开山犯了难。
东方源的表情与叶开山相差无几,看完一卷文书,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姜老见二人看过之后,皆不吭声,便将难题抛给了他们。
“如何?二位觉得这文书是老的吗?”
东方源和叶开山相互对视一眼,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
两道声音同时响起。
“旧的!”东方源肯定道。
“新的!”叶开山也说道。
两人竟同时说出了不同的答案。
林轩没想到叶倩的爷爷,叶开山竟然也看走了眼。
姜老笑了笑:“哈哈,有趣!叶老,不妨您先讲讲您的看法。”
叶开山见此情形,便知晓恐怕自己错了。
他轻咳一声,还是道出了自己的见解:“这文书或许存在争议。这纸张工艺虽是旧的,可墨迹看起来太新了,我着实难以相信历经800年,它能保存到这般地步。”
一旁的东方源听完,却摇头道。
“我的看法恰恰相反,这文书抄写一气呵成,毫无任何改动的痕迹,字迹工整。现代人若有这般书法水平,那必定是位书法大家了,不至于为写这个文书而造假。”
“若文书是杜撰的,那么这造假者的脑洞可谓惊人。写了四万字,虚构了一个历史上不存在的"徐谓礼",还描述了他一生为官的经历,这成本太高了,不去写小说他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