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从旁边的酒楼借了一张桌子,两张凳子,这里经常会有只做一单生意就走的人,所以酒楼也就开拓了借桌子这个业务,总共加起来一天也只是10铜板,但要交50铜板的押金。
弄好这些,毛至远说道:“你卖着,我去买粮食。”
毛清信道:“好,爹,你去吧。”他是知道爹今天的事情的。
毛至远说完就走了,但走了几步又忽然走了回来,毛清信还疑惑自家爹咋又回来了,不会是没带钱吧?
却见爹不似平常豪爽,略带别扭道:“卖不出去就挑回去,家里人都爱喝,浪费不了。”
也不等毛清信的反应,毛至远说完就走,看那步伐,更是比平时快上不少。
这一瞬间毛清信差点热泪盈眶,但转瞬之间又将这种情感抛之脑后,他以后可是成为这片大陆最大富商的人,怎么折在了第一步上。
毛清信从箩筐拿出五个海碗,先用铁勺一个里面稍微倒点碗底,这才开始吆喝。
“好喝的豆浆哟,香气扑鼻。”
第一次吆喝,毛清信的声音比平常的声音要小不少,街上没几个人听到,更别提有人过来看看了,只有摊位两边的人看了过来。
毛清信摊位左边,是卖驴肉火烧的孔家庄的老孔,老孔说话声儿细,性子平和。
毛清信摊位右边,是卖胡辣汤也捎带卖烟丝的窦家庄的老窦,老窦是个急性子,啥事情要是不按他的心意,他立马就能和人家吵起来。
和毛清信初出茅庐的小贩不同,这两人在这街上做生意的时间长久了。
老窦性子急,脾气暴,但是个热情的,看着这小子拿出来的东西,就见过,还以为是别的地方来的大生意人,没想到这小子一开口吆喝就暴露了。
正儿八经干了很多年的人绝不是这么吆喝的,他们声音洪亮,坚定,更是给自己说的话上加上很多形容词修饰,就怕别人不知道他们卖的东西有多好。
老窦走到边上,爽朗地对毛清信道:“小子,你这卖的是个啥玩意儿?”
毛清信虽然是第一次吆喝,生疏得很,但是性格可不是个内向的,他深知“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又往之前已经装好豆浆的碗里又添了一点,端给老窦道:“大哥,这是我们家自己做的豆浆,大哥尝尝给个意见。”
老窦见毛清信这样也是高兴地不行,他本来只是过来搭个话,没想到还能有这样的收获。
老窦也不客气,接过大海碗就是往口里倒去,几口就将碗里的豆浆喝下肚,颇为惊喜道:“不错呀,入口丝滑,香味浓郁,略有甜味,让人回味无穷啊。”
毛清信听了这话连忙道:“谢谢大哥夸赞,你要这么说,我这心里也能安不少。”
老窦继续道:“你这豆浆,略微有点豆味,还叫豆浆,怕不是用豆子做的吧?”还不等毛清信回答,这老窦又继续道:“老弟,你不用回答我,我就是顺口一问,这秘方可不能泄露。”
毛清信却是笑道:“大哥,这豆味一喝就能知道,算啥秘方,这豆浆确实是用豆子做出来的。”
豆浆确实不能算是秘方,味道太过于明显了,哪怕是放糖遮盖,也能闻到,更何况糖多金贵,要是多放,这成本怕是都回不来,这豆浆只能赚一笔快钱,真正赚钱的还是大嫂说的后续方子里面的豆腐,这可是真正的秘方,一般人掌握不了。
老窦听闻这话,大笑,然后才道:“兄弟你敞亮,对我老窦的胃口,你给我盛一碗,老哥给钱,庆祝老弟生意开门红。”
毛清信也不客气,直接道:“多谢大哥。”拱手完立刻就拿出大铁勺给老窦盛了满满一碗豆浆。
另一边看着的老孔却是坐不住了,这叫豆浆的东西,真那么好喝?
“老孔,要不来一碗?”他们在这条街上一起卖东西好多年,都是熟人,一看老孔那眼神,他老窦就能知道老孔在想什么。
“多钱一碗?”老孔并不搭理老窦,直接对着毛清信问道。
毛清信连忙对老孔道:“老哥,一海碗也就5文钱。”担心老孔拒绝,毛清信又赶紧道:“老哥,要不先尝尝,尝尝不要钱。”
一斤黄豆大概是6文钱,一斤能做5斤多豆浆,这一大海碗里面就差不多有个一斤豆浆,卖5文钱一大碗,既能体现这东西的稀奇,也让一般的人能喝得起,他们也能赚钱。
老孔没选择先尝尝,他还是相信老窦这个卖胡辣汤的味觉的,直接道:“不用,你直接给我来一碗。”
接过毛清信递过的海碗,老孔没有选择像老窦一样直接一口干掉,而是慢慢先尝了一口,似是比较满意,又喝了一大口,这才道:“滴滴珍珠凝素碗,甜如蜂蜜润如脂。”(出自广东诗人韦丘赞梧州滴珠豆浆)
毛清信听懂了诗句的意思,忙躬身行礼道:“多谢老哥称赞。”
老孔随意说声不谢,便将豆浆倒进自己带来的碗里,老孔卖驴肉火烧,有时候客人要个水喝,所以老孔是有碗的。
只是毛清信的碗太大,老孔倒了一碗多半才堪堪将碗里所有的豆浆倒尽,从自己的钱匣子里拿出5枚铜钱连同碗一起借给毛清信。
看着毛清信接过,老窦也将钱递给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