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之事上,沈寒只是一个初学者。 自己长这么大,甚至从来都没有踏足过军营。 对于那位先生著作中所写,到底符不符合实际,沈寒心中是没底的。 但沈寒单凭分析思虑,还是能看出其中这位先生的军事造诣极深。 至少能说服自己。 一夜过去。 第二日,沈寒早早的便拿上那册手稿,前去藏书阁。 手书稿,还是早些归还的好。 看了看时辰,现在不过刚到辰时。 这个时间点,藏书阁来此看书之人都没两个。 沈寒还是往常坐的位置走去,昨日那位先生,竟然早已在此等候。 看着沈寒,今日的他要更和善些。 “怎么这么早就来,那本手书稿看完了?” 闻言,沈寒立刻便将手书稿递还。 “昨夜研读了一番,只是学生对兵法的见识着实浅显,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有领悟到其中要义。” 这位中年先生听到沈寒这么说,心里却并不把这话当真。 他已经看出来了,眼前这个年轻人是那种偏内敛的性子。 分明本事不俗,却不爱张扬。 说不定早就将自己手书稿中的深意想明白,却还是这般谦虚。 “有没有悟透先不论,来看看这则实例,看你能从其中品出什么端倪来。” 说着,眼前的中年先生便拿出一页兵解图。 所谓的兵解图,有些像是行军打仗中,写满了计划的行军地图。 而中年先生拿出来的这一张兵解图很大,足有一张桌子那么大。 记录是七年前,大魏与齐国之间的交战。 兵解图上,详细写着这场耗时八个月的战役。 事过境迁,双方每一步如何在走,都在兵解图上标注得清清楚楚。 沈寒见此,没有推辞拒绝之意,立刻便坐下观看这张兵解图。 七年前的这场战争,大部分人都听闻过。 当时的齐国军,连破十城,一举从边疆侵入,距离京城仅两百里。 连大魏都城,都面临着危机。 而这场战争,按照坊间流传,却是以个人英雄式的收官,进行了完结。 也就是苏今雨的大哥,苏弘义。 带精兵两百,攀五座高山,越汹涌长河,奇袭齐国都城。 在都城马场捆了齐国的三位皇子,全部带回了大魏。 三位质子从此留在了大魏,魏齐之间的这场仗,也就此结束。 民间评价这场交战,对于齐国的那位将军赵恒,都是极尽嘲讽之语。 可不只是魏国人嘲讽,连齐国人对赵恒的评价也极差。 说他顾头不顾腚,只顾着攻城略地,连国都被短兵奇袭都不知道。 一些传言中还说,原本这场交战齐国是必胜的。 而且还应该是大胜,只要推进一步,稳一步便可。 但赵恒却偏要选择突袭,进攻。 世人还给起了一个偏号,善言将军。 其意,就是讥讽赵恒,说他提及行兵打仗,倒是能言善辩。 但真正带兵上了战场,却是昏招尽出。 这些事情,沈寒其实也听过,还从一些典籍上看过。 特别是当时徐知府与自己提到苏弘义后,沈寒更是找了相关信息来看。 可那时候自己看的,都是其他人写的评价转述之语。 眼前的兵解图,才是真正还原当时战争实情的。 沈寒看得很是认真,从双方的战前准备开始,细致的看。 这一看,就看了快两个时辰。 那位先生坐在一旁,也不打扰沈寒,就这么坐着。 此刻,沈寒已经进入了空灵状态。 眼前似乎看的不是那幅兵解图,而是七年前那场交战中的情形。 一直到未时末,沈寒深吸一口气,才回了回神。 足足看了三个时辰。 见沈寒似乎将兵解图看完,那位中年先生脸上挂着一抹笑,稍稍挪了挪椅子。 “昨夜看了那本手稿,今日再看这张兵解图,有何领悟?” 七年前的魏齐之战,最后是大魏胜了。 而且从那之后,七年再无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