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千多人的大剧场,只有郭德刚浑厚的声音响起。
随着他口吐莲花,观众也愈发入迷。
不知不觉中,一个“头”讲完,半个小时也已经过去。
“啪!”
醒木拍桌,急促又惊魂。
突然响起的声音,把观众们吓了一跳。
眼神迷离,愣愣抬头,便见郭德刚已经下了高凳,正朝台下深深鞠躬。
观众突然醒神且傻眼。
这就不讲了吗,后面呢,后面到底怎么样了?
事实证明,身体上最难受的是挠痒痒。
越挠越痒,越痒越挠,挠挠痒痒,痒痒挠挠,严重的能让人连这块都想扯下来。
可是痒痒再厉害,它也比不过心里被勾搭起来的好奇心。
因为你想挠都没地儿挠去,就剩下一个感觉:难受!
全场的观众,此刻便感觉心里头难受得不行。
被顶在兴头上下不来,这怎么能行?
“后来呢,郭老师,后来呢?”
“谁杀的人啊这到底?”
“郭老师,再讲一段啊。”
“再来一段。”
“再来一段。”
心情一致,嘈杂的起哄声,很快统一了队形。
然而他们太善良了,永远不知道郭德刚心里有多坏。
他行礼起身,只笑眯眯的朝台下拱拱手,屁都不放一个,便转身下台了。
“啪啪啪~~~”
可怕的小白兔们没办法,只能心痒得咬牙,但同时送上如雷般的掌声。
因为这故事确实太精彩,听着太过瘾了。
郭德刚抬步下台,余光却不停的四扫,最后嘴角不自觉的扬起。
好啊,谁说评书没落的?
大伙这不是挺爱听的吗?
有这胃口吊着,“德芸书馆”应该能再火上一波了。
演员下,主持人,热闹的动静中,终于到了中场。
“……接下来请欣赏《杂唱快板》,表演者:李青、高锋、张芸雷……大家掌声有请!”
观众还没从前面的《九头案》回过味来,却再次被一长串的名单惊到了。
怎么又上这么多人,演群口呢这是?
也不对,群口活儿也用不了这么多人呐?
当然,有这种疑惑的人,都得老老实实的给自己贴上一个标签:外行人。
因为按相声门的讲究,遇到时间过长的买卖,那中场便不叫“中场”了,而是叫“双开场”。
你也可以理解为上、下两个半场的意思。
时间过得太久,观众情绪顶不住,普通的对口活儿很难起到“中场”的作用。
所以干脆再弄一个热闹,动静大的活儿来镇场,好让下半场的演出氛围不掉。
老祖宗们总结出来的生存之道,德芸社不可能不清楚。
而且这次,更算花了心思铺排。
上半场的开场,使得相声门的本门唱——《太平歌词》。
那下半场的开场,便全换成了“学唱”小曲小调,外加快板。
随便拿一样出来,都够撑个小剧场的开场,更何况还是全部拢在一块儿?
而且上台的演员,光看名字、辈分,就知道里头的份量有多大了。
一行六人,鱼贯登台,一字排开。
李青和高锋俩人相声说得好,但最早都是跟着名家学得快板,所以手艺那是真尖呐。
前面一段快板起头,后面一段快板书押尾,真是达到德芸社的天板板。
串在中间的小辈没有那能耐,只唱小曲儿,《糊涂调》《探妹》,尤其是小岳的《送情郎》,张芸雷的《照花台》,引得观众尖声叫好。
声音尖,自然是女人了。
不过,胡炎觉得那些小姑娘,跟小岳没什么关系,她们都是奔着张芸雷去的。
而那些不断叫好的大娘,倒才是为他叫的。
没瞧见,那些大娘连小黑胖子都不瞧了,就一个劲儿的冲他咧嘴么?
所有曲种当中,歌曲是最容易被传唱的。
没腔没调,跟着哼上几句,都感觉有滋味儿。
几首失传的小曲儿一出,观众们在叫好的同时,视频录制的更勤快了。
所以很明显,这个中场的效果是成功的。
与众人的关注点不同,胡炎不担心台上的动静,目光不时在台下观众中四扫。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分辨,他已经找出了不少同行的所在。
不过还好,今天的场地特殊,意义也特殊。
一众同行们,除了脸色越来越难看,不敢明显的使绊子。
不拆台就已经是捧场了,胡炎如此想到。
时间缓缓,又是一个多小时过去。
下半场的氛围不掉反升,也推着场次来到倒二。
倒二的场次,是郭德刚特地留给胡炎的。
对,就是留给他一个人的。
因为他即将表演的,也是一段失传的单口相声。
经验老道的胡炎,则早已经换好了大褂。
从头到脚,利索停当,没有一处是不合规矩的。
只是,说实话,他又兴奋了。
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