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入秋之后,日子忽然过得很快。 容璋与卫泱本就心意相通,姜初过孟家一趟,便飞速托黄金婆过来问名纳吉商量婚期,定在出了正月的第三日,卫家迎娶容璋过门。 整个孟家都沉浸在嫁女的巨大热闹里,昌安城也没谁敢来找孟家的麻烦,因为清河长公主特地放话出去,说她与卫泱是青梅竹马从小的交情,卫泱能寻得良配也是她帮着出了一份力,往后谁要是敢和容璋过不去,便是和她清河过不去。 这话放出来时,清河长公主正是在昌安最炙手可热的时候,昌安城的勋贵人家即使再看中卫泱,也不敢寻孟家的晦气。 这事传到南郊的庄子里,邵筝儿也一时忘却了被流放的苦恼,她激动坏了,一想到往后卫泱袭了爵,容璋就是名正言顺的文治侯娘子,那颜双仪的女儿再怎么样也不能攀上个侯府的亲了。 除了为此高兴,邵筝儿也不忘了趁容璋前去庄子探望的时候,叮嘱容璋嫁到卫家之后也别忘了想法子给父亲吹吹风,尽早把她接回孟府。再一个就是乐璋的婚事,如今乐璋也到了可以议亲的年纪,等容璋嫁出去之后,少不得在夫人圈里走动,得想着替乐璋物色。 容璋也不必在此刻正色规劝,只一味答应着,偶尔劝她平常心对待,不要大喜大悲便罢了。 宁璋在宫中也过得没什么波澜,每日跟尚妩一起上课、跟卫澜一起、跟尚远吵吵嘴,有时候还逗一下尚玉。 尚玉对宁璋有些芥蒂,主要是因为其实他为宁璋入宫作伴读的事出了大力,当时就想着能跟她学些功夫,没想到被尚妩截胡,霸着宁璋不让教他了。尚玉很不爽,想方设法要从宁璋那儿找回场子,用的也都是些拙劣的方法,比如在宁璋走过的时候故意向她射弹弓,或者在宁璋吃饭的时候故意往她饭菜里偷偷撒盐。 宁璋当然不惯着尚玉,她连尚妩都敢揍,要是尚玉朝她弹石子儿,宁璋一定会用十倍的力气反弹回去。 有一回尚玉脑袋上被打了个大包,哭着跑到皇帝那儿,委屈哼唧了一个晚上,求皇帝为他做主。 到第二日,果然皇帝要叫宁璋过去问话。 不过尚妩挺身而出,她很仗义,觉得尚玉肯定在皇帝那儿抹黑宁璋,宁璋好歹是宜明宫的人,宜明宫的人要受气,她这个当公主的必须得上去顶住第一波火力。于是她亲自风风火火往皇帝那儿跑了一遭,颇费了一番口舌将此事化解,倒也没给宁璋带来什么困扰。 不过后来宁璋说起此事,尚远的脸色却有些不好。不为别的,只因为尚玉哼哼唧唧的那天是初一。 照理来说,每逢初一十五皇帝都要去皇后的昭阳宫,最近皇帝本来待在后宫的时间就少,结果这一天还被尚玉给搅和了。 尚远很担心蓝明玉会把这笔账算到尚玉头上,觉得尚玉在故意跟她对着干。尚远一直小心谨慎,不想和蓝明玉、荣昭贵妃产生冲突,不想让她们把他当成一个必须要解决的对手,他得自己活下去,才能把尚玉保护好。可是这回尚玉贸然告状,还是因为他自己主动寻衅宁璋失败而去告状,实在是欠收拾。 于是尚远后来又把尚玉揍了一顿,让他牢牢记得初一十五不许去告状。 很难说蓝明玉有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不过从那以后,尚远刻意更加低调,尤其是笃思馆读书的时候,哪怕北辰豫有意抛出一些民生治国的话题,他也轻易不接茬。 而北辰豫已经表明了改革的决心,最主要的改革就是先动税收。如今的税收条件复杂、花样繁多,且层层加压下去,到了百姓头上,纯纯成了负担。 宁璋当时在笃思馆讲的民生故事的确给了他一些启发,襄州人不养蚕却要交丝绢税,只能拿银钱高价去买,如遇灾年,则情况更糟。襄州的水患将这些本来看不见的事情以一种惨烈的形式展示了出来,而与此同时,隐州也捅出了一县七乡税收各不相同,究其根本还是各项赋税名头太多所致。 所以北辰豫下定决心,从此要按人头土地全部统一征银钱税。 这一推行极难,先有一小批地区做试点,然后才能往整个大祁推开。笃思馆内常就此事探讨,皇子们没有亲自参与到朝中,却能针对时事发表意见,而他们的意见有时真对北辰豫有用,又落实到政事上,大家也都兴致冲冲。 其实北辰豫真觉得尚远是个好苗子,可是他也能理解他的处境,于是当尚远故意避其锋芒之时,北辰豫也不会为难他,只能反复拿出一些案例,让大家都能够更深入地参与进来。 宁璋还挺爱论一论这些的,她在笃思馆真正领略了一些从前没见过的东西。行走江湖时不知朝堂,如今近朝堂,才知道原来在上位者是这样的。有些事情原是无奈,有些事情原是好意,还有些事情的确也是没想清楚,可是一层层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