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三十六章(1 / 3)

哈梵泰可不知道他最疼爱的十二妹在他身上找优越感,他最近接到消息,他那几位哥哥都忙着争抢正蓝旗的旗主之位。

哈梵泰曾经也想要加入其中,毕竟一个满军旗的旗主之位诱惑不可谓不大。

可是哈梵泰想起他额娘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当你能力有限的时候,最应该做的是握住自己掌心的东西,而不是抓住一切想要抓住的东西,那样的话就会像握流沙一样,抓的越紧流失的越多。

而且他也察觉到皇阿玛回京以后的动作,虽然他猜不到皇阿玛具体要做什么,但是也知道他们兄弟八个加在一起都斗不过皇阿玛,还不如好好在正白旗里干。

没多久,哈梵泰就知道了皇阿玛下了怎样的一盘棋。

那个时候,他的好四哥已经打败大哥和三哥成为正蓝旗的旗主。

不过也没有用,在皇阿玛下达了重镇驻兵的新政策以后,八旗旗主的权利已经大大削弱了。

原本八旗旗主相当于‘土皇帝’,对自己旗下的牛录和士兵有着绝对的生杀予绝,可是现在皇太极要把八旗打乱放到各个重镇。

重镇意思为军事上占重要战略位置的城镇,也就是明朝时期的卫所,这些地方基本上都是在各个边防地区,当然也有大型州城。

把八旗打乱放到各个重镇是一项难以言喻的决定,它也许会让大清更进一步,又或许会大清被赶出中原也说不定。

毕竟满人比起汉人还是太少了,皇太极不可能把满蒙汉八旗的兵力都放到各个重镇去,那就势必要重新招募兵卒,当汉人在军营里占了大部分兵力,就要担心反噬。

在皇太极提出分八旗驻守重镇的时候,有那走一步看百步的聪明官就看到了这一点,其中就有陆闻之和范文程,他们内心并不赞同皇太极这一提议。

他们虽然是汉人,但一朝天子一朝臣,已经成为大清臣子的他们最好的结局就是谱写君臣相宜的假话。

要是满人被赶出关外,那他们就只怕没有好下场。

可皇太极是什么人,他做的决定已经在心里打定了主意,就算他们反对也要实施下去。

皇太极相信只要他能让天下长治久安,老百姓日子过得下去,就会接受大清的统治。

老百姓其实最是知足常乐,他们当中有很大一部分连字都不认识,更别提开蒙了,能看到的也就是村里的山山水水和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活下去,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拼尽全力了,官府更是他们头顶上的一片天。

只有在那种大灾年间,身边的亲人一个一个的死去,他们才有可能反了这片天。

可如果他们能在缝隙里找到一抔生存的土壤,能让自己发芽生根,哪儿管得了头顶上坐的皇帝是汉人还是满人啊。

*

马喀塔出嫁了,达哲也离开京城了,哈梵泰忙着和他的几个哥哥斗智斗勇,宝华的身边只剩下一个阿哲。

她把阿哲往至善学院一扔,就有更多的精力做自己的事。

伊德日:“主子,咱们的人已经准备好了,只是……”

“只是什么?”宝华翻着账本,这次出海船队比第一次出海还大。

“前几日安巴大人找到了属下,他说陛下也要派人跟着船队出海。”

伊德日之前犹豫就是因为这一点。

宝华倒不奇怪,“嗯,我知道。”这事前一段时间皇太极就找她提过了。

皇太极是个聪明人,他从大明一直没有撤销造船厂,就知道出海大有可为,又从伊德日两次出海运到盛京城的宝石珍宝,猜测到出海里蕴藏的巨大利润。

他想要派人跟着宝华的船队出海,就是为了查证这里面的利润到底有多少。

宝华并不反对,海上有风险,但利润更大,而且固步自封才是自寻死路,皇太极能想到走大明走过的路在宝华看来是一件好事,要是真像顺治那样颁布禁海令,再由他的子孙后代一代代加强,后果可不堪设想啊。

其实明朝的时候也有禁海令,还明太祖朱元璋提出来的,在洪武四年十二月,朱元璋命靖海侯吴祯籍方国珍所部温、台、庆元三府军士及兰秀山无田粮之民隶各卫为军时,就宣布‘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

洪武十四年十月又宣布‘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可持续时间并不久,在朱棣上位以后就慢慢开了海禁,还让人出海。

皇太极既然和宝华提到出海的事情,想必等这次出海回来就应该会成立大清的造船厂了。

想到这里,宝华又让伊德日加了两成的货,原本她想着前两次出海,最好有一个缓和期,可是现在想想等皇太极开始组织出海,势必会对她的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