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拿了明兴公报,仔细去看了看那头版的创刊词,说是看,其实是瞅了瞅,皇上自幼的时候,都是顶尖的国学大师陪读,就是读屈原的《离骚》,也无需注释版本的那种,对秦邦拼凑的这种公报创刊词,一目十行,便以了然于胸。
当皇上读到这一段,“然今虚文桎梏,动辄数万言,不知所然,更是咬文嚼字,虚耗人生,于民无利,于己害身,犹如井蛙,以口为天,若有同伴欲跳出井外,众蛙必缚其腿,拽入井底!盲目自大,令人咋舌!”不禁想笑,但自己又掐住大腿忍住了,毕竟贵为天子,还不能在众臣面前失去威仪。
嘉靖想,虽然用词过于直白,倒还是说的不错,这些老臣就是书读的太多,无论谈个什么事情,他们都要去翻书本,若是书上没有的,他们就会大声疾呼:“此举历来不曾做过,万万不可啊!”
嘉靖问大臣,“就因为这些不痛不痒的文字,就让你们如坐针毡,非要置人于死地?”
“吾皇万岁,切不可以为这是小事,今朝胆敢言词讥讽,他日还指不定要做出什么妖蛾子来呢!”
“爱卿可读过讨武曌檄?不凡念来我听听!”
这大臣虽然读书万贯,但毕竟岁数大了,若是让他总结下讨武曌檄的中心思想还是可以的,但让他背诵全文,那简直要了他老命。
圣贤之书,汗牛充栋,这些文官所谓的熟读经史,只是开卷考试而已!闭上书本,也仅仅是知道圣贤语录,往往只记得上半句,或者故意只说上半句,譬如他们常常提及的“以德报怨”,其实还有下半句“何以报德”,古人的意思很明了,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就是这么简单粗暴!然现在文官非要显示其独立特行,非要进行删减嫁接,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皇上见众臣面面相觑,顾左右而言他,便不再为难他们,自己站起来,背诵起这篇檄文。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庭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
“虽然徐敬业骂人了,但武皇却幡然醒悟,常常读这篇文章用来自省,故此文能够一直流传下来!这檄文已经言过其实,言辞夸张,涉及到人身攻击了!但武皇并不以为然,何必和书呆子一般见识,你看这书呆子还带兵反叛,果然不堪一用!”
“凡是仗还没打,先写一则长篇大论的文章的,都是不堪一击的!而真正危险的,却是一声不吭,你们看过会叫的狗咬人了没?”
其实皇上的内心是这样的,反正没骂到我,骂到我,我也是不讲道理的人。估计他都忘记了,一个普通的女人,容若桃把皇上臭骂一通,现在还在牢中呢!
“这里面我看有些讲得还是有些道理的,务农,手工,火器,应当重视,繁文缛节,这些虚的,还是先放一放!”
有个大臣还是不服,争辩道,“圣上固然说的在理,但一介民夫,指手划脚,妄议朝政,有失体统,若是他真有治国安邦之材,为何不敢参加科举考试?更为荒唐的是,竟恬不知耻办起书苑来,教人如何去考科举?这就是诓骗钱财,误人子弟!”
“你有多少年没有下乡村去看看了?”皇上问道。
“臣在京城为官,约十五年余,至今兢兢业业,守在圣上身边,希冀能为朝廷分忧,不敢离开寸步!”
“那你可知道,老百姓家的子弟是如何读书的?”
“据臣所知,应当是请私塾先生教学!”
听大臣这样一说,嘉靖皇帝就来气了,举国上下,不识字的孩子太多了,只有富裕人家才能请得起先生!穷人家的,往往是一个村庄请一个先生,没钱给的话,就给粮,给粽子,给鸡蛋什么的。稍微有学问的先生都不愿教穷人家孩子。
太祖在的时候,为穷人搞过免费教育,当时叫社学,初办之时很是红火,几年之后就变味了,地方上社学开始私下收钱,凡是来社学的孩子,必须给社学赞助,不交点钱,是不让你进校门的!这种方式阻挡了大部分的穷苦人家孩子,导致他们无法上学。
太祖了解了真实情况之后,感觉到下边的人在通过各种方式在欺骗朝廷,最后遭受痛苦的还是穷苦百姓,太祖下令暂时停办社学,杀了一批官僚士绅,后来社学也就不了了之。
“请私塾教学?你给他们付钱么?你们这些人不知民间疾苦,凭空想像,自以为通晓天下,实在是愚昧无知,你们自己蠢也就罢了,还要把我当作何不食肉糜之人,我大明即使一代不如一代,还不至于昏聩如此?”
“那秦邦,虽不是科举之人,至少还在给穷人办学堂,至于办科举培训,也并没有强迫人来,无非是收了钱,再去补贴穷人的学堂,如此去做,为何你们还要诋毁?”
明朝大臣强(jiang)种也多,皇上已经发怒了,但大臣仍然不服气,还在那喋喋不休,大臣说,圣上若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