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晁错甫一进殿,见袁盎居然跪在一旁,不免愣了一下,袁盎与他对视一眼,也不免警惕起来。 晁错请安毕,说道:“陛下交代的事微臣办好了,特来回禀陛下。” 皇帝坐起来笑道:“晁大夫说的是那件事吧,既然办好了,朕就放心了,先不急着说那件事,袁盎说他有退敌良策,晁大夫来的正好,一起听听吧。” 袁盎见皇帝要他当着晁错的面说,便吞吞吐吐为难起来,皇帝故意皱眉道:“什么计策,倒是快说呀。” 袁盎索性说道:“陛下,庶民的退敌之策只能单独面陈陛下一人,请晁大夫回避。” 晁错道:“袁盎,你又想捣什么鬼?你收受刘濞贿赂,定是要与他里应外合,还在这说什么退敌良策,我看你是别有居心,陛下,您千万不要听信他胡言乱语啊!” 袁盎急道:“我袁盎忠于朝廷,终于陛下,什么时候与刘濞私通了,你不要血口喷人,陛下,庶民请求让晁大夫出去,庶民方好面陈良策。” 晁错道:“陛下?不可听信此人之言啊!” 皇帝笑了笑,说道:“好了,多大点子事,你们还能吵起来。大敌当前,朕当然要博采众议,听一听无妨,晁大夫,你先回避一下,一会儿朕再找你说话。” 晁错无奈,只好恨恨退出。殿门阖上的那一刹那,天空突然掠过一只乌鸦并发出一声惹人厌烦的鸣叫,晁错隐隐有种不祥的预感。 殿里袁盎正慷慨激昂说道:“陛下,依庶民对刘濞的了解,他无非是要保住自己的封地,恼恨晁错给陛下出坏主意,所以才联合其他六国起兵。他们的反叛檄文里明明写着‘杀晁错、清君侧’,这说明刘濞他真正恼恨之人是晁错,不是陛下。 陛下试想,刘濞今年已经七十三岁了,他要是想反陛下,他早就反了,何必在风烛残年起兵造反,他是咽不下这口气,如果陛下杀了晁错,刘濞反叛由头就没了,那时他要是继续反叛,就会失去民心,‘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以一人之性命换取天下之人心,晁大夫也死得其所啊,望陛下三思!” 说着深深地叩拜下去。 皇帝正襟危坐于龙榻之上,盯着地下叩拜的袁盎,看了半晌,方说道:“这就是你的退敌良策?” 袁盎听不出皇帝的喜怒,说道:“是的,陛下!” 皇帝忽然大声道:“你以为杀了晁错,刘濞就能善罢甘休吗?你太天真了!” 袁盎不敢起身,说道:“庶民觉得刘濞只想诛杀晁错一人,并不想反对陛下。而且叛军打出的旗号就是要‘杀晁错’,晁错一死,即使刘濞不退兵,也可能议和,即使不能议和,也可以为朝廷争取民心,毕竟敌众我寡,民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啊!” 皇帝道:“朕听说过一些,你与晁错一直不和,你该不是想公报私仇吧?” 袁盎吓出一身冷汗,“庶民全是为陛下着想,为朝廷着想,庶民愿意亲王吴国,劝说刘濞尽快退兵,向朝廷请罪。” 皇帝道:“你想去吴国劝说刘濞?” 袁盎道:“求陛下恩准!” 皇帝道:“你不怕刘濞杀了你吗?” 袁盎道:“庶民誓死忠于陛下,死而无憾。” 皇帝想了想,说道:“你先起来吧。” 袁盎从进殿就一直跪着,终于能起身了,一面起来一面谢恩。 皇帝忽然笑道:“你有这份忠心,很好,朕知道你与刘濞尚有几分私交,去劝劝他也好,劝成了呢,你大功一件。这样着吧,朕任命你为太常,你悄悄地收拾行装尽快动身吧。” 袁盎喜不自尽,“庶民谢陛下成全,庶民自当奋力报国,为陛下排忧。” 犹豫了一下,小心翼翼问道:“那晁错是不是应该……” 皇帝眼睛望着前方,远处尽是雕刻着繁复花纹的门窗,哪里能望得出去呢,但只要他轻轻推开门窗,外面的一切便都看得见了,有时候看不见,不是不能而是不愿。 皇帝叹息道:“准了吧。” 袁盎喜出望外,“庶民告退!” 袁盎走出时与晁错打了个照面,二人彼此狠狠地盯了一眼对方,袁盎走了,晁错进殿求见。 求见了几次,秋来都说皇帝不见,晁错又求了几次,皇帝还是不肯见,理由很简单:“朕累了,不再见了吧!” 翌日,晁错穿着朝服,猝不及防之下被腰斩于市。那一刻,天空中有数只乌鸦飞过,叫声凄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