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了湘云的回信,黛玉亦想着二春出家,难以邀约,只怕是不会来,况且交情也是泛泛,于是也就写了信给宝钗便罢了。 一场秋雨一场寒,暑热渐渐褪去,早晚都有些凉意了。黛玉坐在廊下,披着件长褙子,家常衣裳,看廊前落雨纷纷。 侍女将一圈菊花盆栽摆在檐下,其中那皇后赏的"凤凰振羽"红黄相间,花瓣纤细瘦长舒展如凤凰拍打羽翼,极是好看。 从前听秋雨拍打秋窗,只觉凄凉无限,可今日她却品出些西窗烛的静好出来。水溶一身蓑衣进来,一眼便看到了那一袭黛青色褙子的倩影,她清冷冷的坐在那里,和那秋菊相称,格外出尘飘逸起来。她抬头看着他便微微笑出了梨涡,水溶皱了皱眉道,"颦儿,怎的坐在这,小心那雨水凉着你。可不是玩的。" 黛玉嗔道,"我坐着瞧雨呢,你可真是个俗人,赏秋雨就是得要那点子冷冷的凉意嘛。" 一旁紫鹃接过水溶的蓑衣斗笠,便领着小丫鬟们下去了。两天携了手一同吃晚饭。 "秋雨如此连绵,不知重阳那日能不能放晴?"黛玉吃了点桂花山药羹,便拿起一边绣了一半的香囊闲闲的绣着。 "我夜观天象,掐指一算,重阳那日晴空万里,夫人一定玩得开心。"水溶坐在旁边,便勾起黛玉随意散在肩头的一缕秀发在手指上绕来绕去。 黛玉搁下香囊,转头笑道,"你惯会哄我的,别闹了,绕得人都不好绣了。" 水溶凑得近,若有若无的幽香阵阵袭来,指尖的发丝柔软,秋雨绵绵的夜里,不由更生一股缠绵之意了。孝期虽有三年,可是黛玉是外孙女,他是皇室宗亲,亲近缠绵一下倒也无妨。只是他那日无意偷听到黛玉与宝玉的情分,深知黛玉心里或许不大愿意,这些日子两人出入成双成对,耳鬓厮磨……他亦感受到黛玉的变化,于是他轻声说道,"颦儿,夜深了,咱们早些睡吧。" 黛玉红了脸,推了推他嗔道,"人家这香囊还差两针就绣好了。" 水溶便瞧那香囊,原来绣的是一对大雁。元好问那句著名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的《摸鱼儿雁丘词》便是为双雁所写。雁是长情之鸟,黛玉绣这双雁于香囊上,既雅致大方,寓意也好。 一炷香功夫,黛玉便绣好了,水溶便顺手拿了来说道,"真好看,小生这厢有礼了,谢谢娘子。" 黛玉扭了身子道,"谁说要给你啦,这分明是我自己要用。" 水溶早已藏在怀里,"好颦儿,你便施舍了我罢!" 说笑了一阵,夜已经很深了。秋雨仍旧淅淅沥沥的,丝毫没有停的意思。红烛摇曳映在窗纱上,格外好看。 黛玉年幼失怙,这种事情不过是从书上隐约知道。见他如此神色慢慢靠近,心下也大抵知道会发生什么。于是又羞又怕,偷眼看他,不知怎么的,有种感觉她形容不出,只觉得他看着如此顺眼。暗灰蓝的衫子,下摆绣着如意云纹。鼻梁高挺,眉眼却是一团温和,离得近了,便有一阵淡淡的冷冽如雪的清香袭来。水溶见她肤白若雪,乌发漆黑,杏脸上红云如桃花,她一直是个轻灵灵的像雾一样的女子,自己拥她入怀,宛若一场梦。锦衾凉意阵阵,二人耳根却是滚烫。"颦儿,好像一场梦啊。"他轻叹。 日暮秋雨惹人怜,红烛昏罗帐;羞解罗裳难为情,此时应缠绵。巫山云雨,窗外秋花沾雨湿,更显得妩媚了。 第二日,自是睡到日上三竿才起身。一起来,早有两碗参汤,端了上来。黛玉原不想喝,看水溶端起来喝了两口,也就喝了点润润喉咙。水溶却道,"颦儿,你怎么不喝完,这纤腰楚楚的越发要比黄花瘦了。" 黛玉面上一红,啐道,"溶郎!蒋嬷嬷还在呢。" 至此,两人情意渐笃,越发品出闺房之乐来。 重阳这日,两人入宫请安回来,便赶了马车去清凉山。 入了秋,遍地枫叶红,绿叶凋零,格外有些苍凉之感。这日天公作美,万里晴空,正是个秋高气爽,令人精神一振。 半山腰处有个小凉亭,黛玉便道,"走了这么久,咱们到那边凉亭歇歇罢。" 两人走近才看清楚,原来凉亭里已经坐了三个人,在去那里谈笑呢。 那一袭布衣荆钗的俏皮女子,可不是湘云,还有一位穿着半旧藕粉色长衫的女子,望过去正是宝钗,她旁边面如美玉灰布长衫的正是宝玉。 黛玉便笑着走来道,"你们来得好早,不是约在山顶庙前吗?怎么都在这。" 湘云扑过来,便笑着摇了摇黛玉的手。"累得很,便在这里歇歇,谁想没一会功夫,你们都来了。" 水溶温言问道,"魏家兄弟送你来的吗?" 湘云这才端端正正